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略论胡应麟的图书分类思想
作者:暂无 来源:学理论·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目录学  目录学  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  图书分类  图书分类 
描述:本文认为胡应麟的图书分类思想,既有对图书分类体系演变的探讨,又有对四部分类法的分析与改进,且对书目著录方法也颇有研究。在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他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材料解析题分类及解答初探
作者:李东星  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材料解析题  解题方法  三种类型  分析型  阅读材料  考查方式  高考试题  典型例题  解题能力  王安石 
描述:综合近几年历史高考试题,笔者认为材料解析题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识记型、归纳型和分析型。下面笔者结合高考实例来谈谈这几类材料解析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晏殊《珠玉词》的分类评价
作者:宋国荣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珠圆玉润  珠圆玉润  无病呻吟  无病呻吟  分类评价  分类评价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描述:逝的惆怅和春光美景不能长驻人间的惋惜之情;第二类,代女子而言艳情的词和表现自己优游岁月的词;最后是无聊而缺乏真情实感流于庸俗的词.
论王安石的散文:作家分类散文作品详解
作者:张新红  来源:芒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游记散文  政论文  小品文  作品  结构严谨  司马光  政治抱负  答司马谏议书  感情色彩 
描述:的实际问题,即主张"文道合一";小品文没有政论文那样笔锋尖锐,往往感情色彩丰富,叙论结合、借事说理性较多;游记散文除了描述山水外,更加注重议论,具有"寄理于文"的特点。本文分别解读这些类别的散文作品。
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牡丹亭》的翻译
作者:杨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接受美学  《牡丹亭》  期待视野  视阈融合  空白点  审美距离 
描述:》结合进行研究,利用接受美学的四个重要概念:期待视野,视阈融合,空白点,审美距离从四个角度对译本进行分析。译文是否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主要围绕修辞、典故、人名和地名的翻译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创造尽可能
《牡丹亭》两译本的文化分析:从目的论的角度
作者:熊灵燕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目的论  以充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高度浓缩的语言 
描述: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便创造出功能上充分的目的文本。在目的论中,目的文本好坏的评价标准不是等值而是充分发挥了译者想要译文发挥的作用。本文尝试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牡丹亭》的文化翻译,看翻译目的在翻译行为中
鄧美玲新角度演繹《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認識鄧美玲已經有一段日子,當時仍擔任二幫的美玲,也不時會以「玲瓏粵劇團」的班牌,任正印花旦起班演出,而她對自己的演出要求甚嚴,那時為了演好穆桂英特去北京求教於內地著名京劇藝術家劉秀榮,平日只要有機會,美玲都會向名師請教,如跟崑劇名旦梁谷音學戲曲身段。雖然有人覺得花時間學東西,未必能即時見到成效,
邓美玲新角度演绎《牡丹亭》 (图)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邓美玲新角度演绎《牡丹亭》 (图)
从互文性角度看英译《牡丹亭》
作者:杨梅丽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文本  文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要使译文能够忠实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并同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充分识别文本中的互文指涉,还要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互文性质充分发挥译者的能动性,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分析《牡丹亭
从“以情为本”角度看《牡丹亭》和《长生殿》共性与差异
作者:胡珂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情  女性  生死  情与理  文化选择  attach  importance  to  emotion  feminie  life  and  death  cultural  selection 
描述:从“以情为本”角度看《牡丹亭》和《长生殿》共性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