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苏轼的一次失误
作者:暂无 来源:获奖作文选萃.小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咏菊》  王安石   
描述:王安石曾写过一首题为《咏菊》的,前两句是这样的:“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昨夜的风吹落了菊花,好像满地是金子似的。
你的锋芒刺伤的是自己
作者:侯爱兵  来源: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咏菊》  王安石   
描述:苏东坡年轻的时候,仗着自己天资聪明,便恃才傲物、锋芒凌人。一天,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正在睡觉的王安石还没醒,守门官便让他在门房里稍稍等一会儿。苏东坡看到砚下有一沓整整齐齐的素笺,上面写着两句没有完成的诗稿,题着《咏菊》.
“歌尽桃花扇底风”新释
作者:许兴宝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扇歌 
描述:征.
谈杜甫的《洗兵马》
作者:詹鍈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洗兵马》  杜甫  王安石   
描述:《洗兵马》一,王安石评为杜甫的“压卷之作”。可是关于这首的本事,
释“无梦到徽州”
作者:袁啸波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徽州  汤显祖  戏曲家   
描述:“无梦到徽州”常常被今人引来赞美徽州。此语出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全如下: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陈道的加减法
作者:暂无 来源:福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7日,陈道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光做货运物流,永远只是‘搬运工’,我不能做‘搬运工’
陆九龄与国军
作者:暂无 来源:黄石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黄石日报)□陈军 陆九龄(1132-1180年),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字子寿,又被称复斋先生。江西抚州金溪人,是心学大师陆象山(陆九渊)的五兄。与弟九渊讲学鹅湖,互为师友,时称二陆。他学问精进,而又虚怀若谷,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被时人誉为“海内儒宗”。他一生人品高洁,志向远大,治学重践履又
古代诗歌运用“比、”的特点及其发展
作者:陈祥耀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朱熹  统治阶级  毛传  古代诗歌  领袖  孔颖达  王安石  发展情况  形象思维 
描述: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的一封信》说:“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我国古代诗歌最早突出地运用“比、”的是《诗经》中的作品。《诗经》运用“比、
赋、比、本义新解
作者:暂无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义  实际需要  毛诗序  左传  春秋  周礼  新解  解说  用法  解释 
描述:有赋、比、之说,见于《周礼》、《毛诗序》;其后文人、学者纷纷解说,莫衷一是。周刚《春秋赋诗与赋比兴本义》一文提出:历来对赋、比、的诸多解释,是后人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阐发的,并非本义;《左传
盛世文化
作者:张薇  来源:贵阳文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匡胤  宋朝  文化  王安石  北宋  熙宁变法  苏东坡  澶渊之盟  陈桥兵变  历史典故 
描述:有宋一朝,奇特之处比比皆是,不仅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狸猫换太子之类的宫闱秘事广为流传,燕云十六州、澶渊之盟、熙宁变法、花石纲、靖康耻、泥马渡康王等历史典故也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