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李益形象的改变与戏剧形式之关系:以汤显祖《紫钗记》为例
-
作者:李雁 来源: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 戏剧 动机 动机 《紫钗记》 《紫钗记》 李益 李益
-
描述:定性,并在中国古代文学那些流传不息的人物形象的迁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戏剧在汤显祖手中的发展和成熟。
-
元大都多族士人圈的互动与元代清和诗风
-
作者:刘嘉伟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萨都剌 少数民族 文化互动 元代 汉族士人 元大都 虞集 色目人 主导性 元诗四大家
-
描述:涵醇茹和、笔触工润。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促成了诗风的新变。
-
元代上都崇真宫的文学活动考论
-
作者:刘宏英 来源:中国道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崇真宫 文学活动 元代 道士 上都 万寿宫 文人学士 元世祖 虞集 宗师
-
描述:元代有两个首都,一个是大都,一个是上都。元世祖在两个都城分别建立崇真宫作为道士活动的场所。崇真宫即崇真万寿宫,是元世祖赦建的。
-
海内孤本 书画两绝 元代画家何澄的《归庄图卷》
-
作者:闫立群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归庄 陶渊明 中国绘画史 持续发展 吉林省 柯九思 海内 题跋 博物院
-
描述:元代是我国绘画持续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元代初年流传至今的绘画名作为数不多。现收藏于吉林省博物院的《归庄图卷》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一件元代画家何澄的传世珍本,它被中国绘画史专著列为元代著名画迹。这一绘画长卷
-
西安曲江元代张达夫及其夫人墓发掘简报
-
作者:张小丽 朱连华 赵晶 王小朋 王志勇 孟博 穆毅勃 罗小信 张红仓 党晓婷 来源:文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安地区 元代 墓葬形制 墓志 出土器物 随葬器物 历史研究 青花瓷 白瓷 实物资料
-
描述:1339年),M5的年代略晚于M6。两墓的发掘为西安地区元代考古和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元代隐逸画家王蒙《青卞隐居图》研究
-
作者:贾峰 屈健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蒙 元代 创作背景 作品 黄鹤 明代 空间分割 皴法 评价 技法
-
描述:图冠以"第一"的评价中.不难看出《青卞隐居图》在山水画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一、创作背景《青卞隐居图》作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那时,王蒙已是第二次隐居黄鹤山中.他一生都在隐逸与出仕之间做着思想斗争。在黄鹤山中隐居二十余年后,他又出
-
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得主在美琪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玉兰 话剧 戏剧 歌剧 舞剧 昆剧 牡丹亭 配角 苍原 龙江剧
-
描述: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得主在美琪
-
跨出“盆地”的重要一步——江西戏剧掠影
-
作者:李如华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 汤显祖 剧团 剧作家 江西 舞台技术 电影 盆地 水土流失 戏曲
-
描述:着一百多个剧团、一万多名戏剧工作者和一
-
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戏剧《牡丹亭》演出
-
作者:暂无 来源:神州学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博洛尼亚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牡丹亭》 《牡丹亭》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 演出 演出 戏剧 戏剧 中国留学生 中国留学生 意大利 意大利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
-
描述:6月20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剧场内座无虚席,博洛尼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组织中国留学生与爱好中国文化的意大利友人一起观看了厅堂版昆曲名段《牡丹亭》,本次巡演由意大利成尼斯东方大学、都灵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的孔子学院联合主办,旨在使国粹昆曲走进欧洲艺术之都,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
从文本功能的角度谈戏剧翻译的策略:以《牡丹亭》英译为例
-
作者:杨蒲慧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翻译批评 文本功能 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理论 翻译理论 戏剧 翻译方法 翻译研究 功能理论
-
描述:作的方法,同时也为翻译研究、翻译方法及翻译批评的科学化、标准化、具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莱斯文本理论的阐释及牡丹亭翻译的实例分析,指出了文本类型理论对戏剧翻译英译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