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凤兮凤兮何去来——从《论语》看孔子的仕隐情结
作者:孟庆茹  来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仕隐情结    周礼  仁政 
描述:《论语》记载了孔子对隐逸问题的深刻思考。孔子的基本仕隐观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救世精神及仁政理想又使孔子突破其仕隐观的束缚,积极求仕。最后,孔子在理想成空的情况下怀归隐。使孔子实现从仕
兼综儒道 贯通天人——论王安石“天生人成”的哲学思想
作者:程梅花  来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道  人道  无为  有为  天生人成 
描述:“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新学哲学的创立
作者:张立文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学  太极    性命  新故相除 
描述:乐结合并当于理的情之发动;再次,王安石提出新故相除说,不仅明确万物运动变化的趋势,亦是其变法的理论支撑。王安石的性命之理、道德之意为理体学的开创起着推动的作用,其《三经新义》亦开出转训诂之学为义理之学的先风。
古代儒者的“反”与“亲”纠结:以李觏为例
作者:陈坚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关系  关系 
描述:为既融合又斗争的微妙关系。通过对宋儒李觏的"反"与"亲"纠结的个案分析,不仅可以展现古代儒者的文化心理结构及其内在冲突,同时也可以此来观察作为古代儒者"精神妻妾"的儒二教的对立与融合关系
雪窦寺与蒋介石一家的“缘”
作者:王舜祁  来源:民国春秋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蒋介石  民国时期  溪口    日本曹洞宗  声名大噪  《心经》  佛教协会  天台宗  住持 
描述:在蒋介石的家乡浙江奉化溪口西北的雪窦山上有一座著名古刹,名曰雪窦资圣禅寺,简称雪窦寺。因宋代仁宗皇帝梦游雪窦山,理宗皇帝御书“应梦名山”而声名大噪,南宋时被定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民国时期,蒋介石一家信佛,与雪窦寺结下了不解之缘,
韬光地记海云
作者:仇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云寺  历史  明遗民  曹洞宗  兴盛时期  天然和尚  文人 
描述:位于现今番禺区员岗与陈边村之间有座清幽秀丽的小山,叫雷峰山。山腰本有一座古庙,抗战时被拆平。如今山问木叶萧森,草蔓中偶尔可见残墙废础、断砖碎瓷,一片寂寥中,恍忽林间佛光掩映,折射出古寺历史的幽光。这就是清代名动一时的海云寺的遗址。
金山寺、朗哥、不配
作者:三流  来源:华商报 年份:194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金山寺、朗哥、不配
马头山与至道生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马头山位于上杭县步云乡上福村与古田镇吴地村交界处,系国家级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腹地,因山形似马头,故名。这里山清水秀,神光异彩,以有至道生而闻名 。有诗云:“杭辖百二里,坐地一禅关;近接梅花洞
出入自在:王安石与
作者:徐文明  来源:河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佛教  佛教  影响  影响  王安石  王安石  研究  研究 
描述:出入自在:王安石与
禅与王安石诗歌研究
作者:宫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  研究 
描述:,他能从禅中汲取思想精华,以此用于人生实践和提升自我的精神世界。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亦能展示禅“万法皆空、人生如梦;本心是,无心是;自性清净,随缘任运”的精神本体。第三章:王安石的诗歌构思与禅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