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6)
报纸(244)
学位论文(17)
图书(16)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00)
地方文献 (35)
红色文化 (3)
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2)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153)
2013(30)
2011(47)
2010(45)
2009(27)
2008(17)
2003(12)
2002(9)
1999(15)
1992(5)
按来源分组
侨报(59)
古典文学知识(5)
福建日报(3)
丽水日报(2)
闽南日报(2)
温州都市报(2)
中国质量报(1)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学生之友·小学版(1)
温州晚报(1)
轿车逆向开 撞入货车“怀” 李浩 记者 鲁龙飞 /图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市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昨日上午,合肥绕城高速5公里(京台高速1011公里)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逆向行驶的小轿车与一辆正常行驶的大货车相撞,轿车驾驶人受轻伤。 据河南籍大货车司机郭先生介绍,他行到此处正常超车时,突然发现前方一辆黑色轿车迎面驶来,两车随后撞在一起。据肇事轿车司机褚某称,他驾车由巢湖到合肥
论唐宋时期的道关系说:从郭绍虞的失误说起
作者:张炳尉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关系  唐宋时期  郭绍虞  对应关系  王安石  政治家  古文家  误解 
描述:系。
论雍正朝李绂与田镜之间的督抚互参案
作者:李霞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雍正朝  雍正朝  李绂  李绂      督抚互参  督抚互参 
描述:雍正朝在官员任用方面,打破以往在种族、出身方面的限制,任用一批非科甲出身的督抚。由于出身、教育背景的不同,非科甲出身与科甲出身的督抚之间矛盾重重,摩擦不断。于是,直隶总督李绂与河南巡抚田镜之间就爆
谁可制造一出《牡丹亭》 /李愫生 图/李崇武
作者:暂无 来源:洛阳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A 他们说,没有人会喜欢昆曲。艾梅知道,他们喜欢的是吐字不清的周杰伦,是永远摸不清他在说什么的王家卫,是唱得响亮的超女李宇春。甚至,很多时候,问他们昆曲是什么,他们都笑着摇摇头,样子茫然。艾梅的心落寞地疼。 他们,不懂。 艾梅深深地喜欢着昆曲。她是这个小城的外来女人,也是这个小城的另类。她没有
性与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的欠额翻译(英文)
作者:李学欣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故翻译  典故翻译  欠额翻译  欠额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本文从互性角度分析了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英译存在的欠额翻译问题,进而强调典故的翻译应在互理论的指导下,既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达,又要观照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力图在两者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重新建构与艺术碎片化:《牡丹亭》鸯的两种建构方式及其差异
作者:刘毅 王省民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建构方式  建构方式  重新建构  重新建构  碎片化  碎片化  艺术  艺术  意义结构  意义结构  戏剧文本  戏剧文本  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 
描述:加到对《牡丹亭》的诠释上,赋予这部名剧某种完全不同的意义。
性与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的欠额翻译
作者:李学欣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故翻译  典故翻译  欠额翻译  欠额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本文从互性角度分析了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英译存在的欠额翻译问题,进而强调典故的翻译应在互理论的指导下,既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达,又要观照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力图在两者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部分省区市农村工作座谈会在昆举行 陈锡出席 李纪恒致词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陈晓波 实习记者 张潇予) 8月31日至9月1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我省召开部分省区市农村工作座谈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主持会议。云南省委
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昆举行 潘基致信祝贺 李金华致辞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余红)昨日,以“绿色新政、绿色责任”为主题的滇池泛亚合作暨第三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昆明举行。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为本次论坛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三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
幼儿园照片激励我们 □潍坊 宋书 口述 刘绍堂 整理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生活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953年5月的一天上午,我所在的炮八师47团7连,正在朝鲜新慕郡一个山沟的阵地上搞战评。作为指导员的我,刚讲完话,就见团部通讯员领着我爱人柳絮走了过来。 这是炮火连天的朝鲜前线,她怎么从牡丹江市来到这里? 我又惊又喜,急忙跑上前去迎接,兴奋中忘记了战友们的注视,紧紧握着她的双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