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142)
报纸(646)
学位论文(165)
图书(142)
会议论文(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107)
地方文献 (15)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2)
宗教集要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1(491)
2009(435)
2006(322)
2005(252)
2002(219)
1995(209)
1991(92)
1987(134)
1984(105)
1983(101)
按来源分组
语文教学与研究(71)
中文自修(16)
成才之路(7)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
南风窗(4)
党风通讯(2)
中国医疗保险(1)
科学之友(B版)(1)
山西教育(初中版)(1)
学习与实践(1)
说东道西——“汉字构成”复习课设计
作者:刘江田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习课  汉字  形声字  引申义  王安石  “心”  会意字  字本义  《一件小事》  表音文字 
描述:是“伏侍”(服事);至于“隐伏”、“埋伏”则是引申义了。 生:“江”、“海”既然都是形声字,它们为什么不读
古人的号、封号、谥号和年号
作者:徐桂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谥号  李商隐  年号  文天祥  岳阳楼记  古人  王安石  乾隆皇帝  爱新觉罗  明代以前 
描述:古人有名、有字。如岳飞,姓岳名飞字鹏举。名和字在先而后有号,号是名与字以外的称谓。有自号的,也有友人送号的;有单一的,也有多个的。如黄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再如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等。古人的号不拘一格,各具情趣。
秋雨
作者:傅炯业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城  中国历史  排列组合  摄影角度  标准镜头  王安石  变焦镜头  旅游客车  八达岭  刘克庄 
描述:已是菊黄、蟹肥、丹桂香的金秋了,以气爽天高而迷人的北京,竟在我登长城的那天刮起了略显寒意的秋风,飘落下迷蒙的秋雨。 去不去呢,我向往已久的长城? 当然要去,车票早已买了。何况这雨是断然不会下大的。浓浓的兴致使我对这雨毫不在意。
古诗词阅读题
作者:何耀东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  阅读题  寻隐者不遇  对象思考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  结构表达  王安石  描写手法 
描述:古诗词阅读题
读苏轼的《赤壁赋》偶得
作者:张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赤壁怀古  王安石  曹操  书画家  黄州  文学家  北宋  现实人生  歌行 
描述: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之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前赤壁赋》和
船——具有深刻意蕴的审美载体
作者:顾金光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深刻意蕴  审美空间  主体意象  王安石  两大传统  意象群  中国文学创作  流动的美感  唐宋诗词  羁旅漂泊 
描述:船——具有深刻意蕴的审美载体
引用的一个误区
作者:胡卓学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历史人物  文艺作品  欧阳修  学习策略  历史事实  《警世通言》  苏轼  观察能力  经典著作 
描述:引用的一个误区
形趣·情趣·意趣——谈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效应
作者:陈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体验  审美直观  审美领悟  审美趣味  美感效应  文学接受  形趣  王安石  情感体验 
描述:形趣·情趣·意趣——谈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效应
俗境出雅意 平淡显神奇
作者:悄吟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生活  淡显  屠苏酒  王安石  政治革新家  含意深邃  中华民族传统  爆竹  改革精神  民族心态 
描述:俗境出雅意 平淡显神奇
关于《荷塘月色》中的“月夜蝉鸣”
作者:朱自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荷塘月色》  陈先生  月夜  蝉鸣  王安石  歪曲的解释  生物学家  记忆错误  《背影》  昆虫学家 
描述:关于《荷塘月色》中的“月夜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