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75)
报纸(1385)
图书(156)
学位论文(83)
会议论文(4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91)
地方文献 (45)
地方风物 (4)
红色文化 (2)
宗教集要 (2)
非遗保护 (1)
才乡教育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3(137)
2012(205)
2011(193)
2010(174)
2006(112)
2002(53)
1999(52)
1996(47)
1960(12)
1951(2)
按来源分组
乡镇论坛(5)
文史哲(4)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青少年日记(1)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江苏文史研究(1)
《四库全书》撤出本的出现及原因
作者:李士娟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文渊阁  乾隆帝  撤出  编纂  图书馆  周亮工  李清  中国古代  文澜阁 
描述:撤出本撤出地点、各馆收藏情况作一总述,再着重分析这些书籍撤出原因。
周代礼乐制度下《诗经》的创作与流传
作者:陈丽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诗经  礼乐文化 
描述:机构。周王室的诸乐官在大司乐的统一管理下,设有大夫、士等职,再下还设有府、史、胥等。周王朝的音乐人员包括地官中的鼓人和舞师76人,春官中从大司乐至司干共1463人,两者累计共1539人。周王朝的音乐机构主要职能包括音乐的行政管理与音乐人才的培训、音乐机构音乐教育和乐舞演奏,以及乐器的制作与管理等四个方面。周王朝建立之初,制定了一系列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康王继位之后,进一步充实王朝的礼乐制度、规范王朝的礼乐文化,在此之后,虽然史籍上没有记载周王朝对乐歌的修订与增益,但从不同时代的诗歌进入礼乐系统的情况来看,从西周至春秋,周王朝的乐歌当是代有增益,渐臻完备。在周人的礼乐系统中,其乐歌不仅仅用于各种祭祀活动,还用于朝、聘、会、盟,也用于燕享、射礼、婚礼等。对于各诸侯国所用礼乐也有相应的等级规定,其乐歌内容与演奏方式也丰富多彩。出于满足周人礼乐制度的需要,一大批不同时代的诗歌应运而生,并以不同方式进入到了周人的礼乐文化系统,并借助于礼乐的力量得以长久流传。可以说,《诗经》“周颂”甚至包括“商颂”与“鲁颂”中的绝大多数是为了各种祭祀礼仪的需要而创作的诗歌。而雅诗或是为礼乐需要而创作,或是创作之后被纳入礼乐文化系统。传统的“采诗说”是否成立还值得探讨,如果王朝没有采诗之官,那么,各诸侯国的诗歌又是怎么收集并最终汇集到周王朝乐官那里去呢?我们认为:为了礼乐的需要或是娱乐的需求,各诸侯国除用周王室的雅乐之外,还使用自己的乐歌,为了谱制乐曲,由各诸侯国的乐官有意识地收集诸侯国境内的文人士大夫和民间的诗歌,并将文本编定成集,最后才献于周太师的。周太师在各诸侯国所献之诗集的基础上进行再选择、整合、加工,从而形成了一部周王朝的诗集。因为各诸侯国对诗歌的收集与编辑并不是同步的,所以很多当时的诸侯国并没有采集诗歌的官员或即使采集之后,没有献给周王朝,所以使这些诸侯国的诗歌没有能采入《诗经》之中,这些国家也包括当时有一定影响的侯国,如蔡国、许国、虢国、虞国等。《诗经》在春秋时期主要通过宴会典礼上的演奏和歌唱、教育传播、赋诗言志等方式进行的。《诗经》在传播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和道德取向性,是为西周的礼乐文化、礼乐政治所服务的。《诗经》的创作与流传是现实所需要的,它在以后的社会历史文化中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载体之一,是周代政治思想、音乐文化的传承。它的流传,不仅传播了周代的礼乐文化,加速了思想文化的教育,增强了社会人的历史责任,而且还维持了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维护了专制社会的规则与秩序,对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诗经》的流传也变得尤为重要,这是它作为周代礼乐制度下的礼乐文明和礼治思想文化的载体,服务于周代朝政。
工商食官“制度论”的法理障碍
作者:刘云升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商食官  制度  周礼 
描述:度,使我们相信工商食官不是制度,存在自由工商业者。
《毛诗序》作者及成书考辨
作者:刘娟  来源:唐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诗序》  周礼  儒家  政治功用 
描述:力,乃是周太师及后世儒家学者基于儒家话语系统不断损益的结果。
浅谈初献六羽
作者:杨明 李亚光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羽  周礼  变化 
描述:春秋时期,表面上看周王室仍是"亲亲、尊尊、长长"[1]499,实际上其内部已是暗流涌动。鲁隐公选择"初献六羽",[2]40一方面,说明鲁隐公是一个恪守周礼并能予以表率的诸侯;另一方面,也说明春秋时期
先秦儒家之变迁探微
作者:纠福荣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周礼  礼法  内圣外王 
描述:先秦儒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从孔子的恢复周礼,以仁释礼,到孟子的"仁政"学说,再到荀子的"隆礼"以至于法;从理想的"内圣外王"到现实中的"内圣"、"外王",再到依附于"外王";还有庙堂上的执着与山野中
先秦酒器简述
作者:晏青  来源: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  酒器  周礼  礼记 
描述:我国的酒器种类繁多,仅以先秦酒器为例,所出土就有20余种。酒器是酒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酒器的造型和功能,可以直观地学习先秦的饮酒礼仪。文章参照《殷商青铜器通论》等书,结合先秦典籍中的文献记载,对先秦酒器做了简要的介绍。
双刃:读《启示录》有感(一)
作者:汪维藩  来源:天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启示录》  考工记  周礼 
描述:刃利剑.这剑指之处,万物无不赤露敞开,何况处处灯台.
浅论李耳对周王室守藏室的管理
作者:杨晓霞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耳  守藏史  周礼  管理 
描述:李耳身为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守藏史,对守藏室的制度管理有突出贡献,他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图书管理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李耳担任守藏史管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他的图书馆管理思想。
周礼》“六诗”述略
作者:徐丽鹃 陶水平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诗"  体用  "诗"  仪式  "六义" 
描述:的内容主要是占卜祝辞;在祭祀仪式文化中其内容主要是祭祖颂歌,而在礼乐文化中,其内容主要是不同典礼场合演奏的礼乐歌辞.《周礼》中“六诗”的概念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步生成、丰富和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