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3)
报纸(174)
图书(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9)
地方文献 (25)
地方风物 (6)
非遗保护 (5)
宗教集要 (5)
按年份分组
2014(97)
2012(29)
2010(29)
2009(20)
2008(13)
2005(7)
2002(5)
2001(13)
1999(8)
1996(10)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5)
法制日报(2)
青春(2)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
铜都晨刊(1)
现代苏州(1)
社区(1)
四川戏剧(1)
北京服装纺织(时尚北京)(1)
宙庆:工业设计引领者
作者:韦勇  来源:招商周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业设计  设计部门  生活方式  黄松  设计师  消费者  有限公司  设计人员  汽车设计  员工 
描述:当“Made in China”遍及全球之时,中国制造也正在迅速地褪去它原有的光环。轰鸣的机器与巨大的厂房,廉价的劳动力和滚滚的民工潮,日渐单薄的利润与纷至沓来的国际反倾销诉讼,中国制造正面临着青春期成长转型的躁动。道路何在?青岛宙庆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松铜给出了初步答案:设计。
惠风,起于金册玉卷
作者:吴辰旭  来源:党的建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汤显祖  生活方式  杭州西湖  牡丹亭  君子  人类  旧宅  剧作家  遂昌 
描述:一杭州西湖“鲍庄”,是一院旧宅,别号“一庐”,是西湖的名胜之地。旧宅的正堂雅名“君子堂”,君子堂里有一副对联,为明代大剧作家《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当年在浙江任遂昌知县时所撰: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禅与诗——王安石晚年的生活寄托与诗歌创作
作者:万伟成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创作  佛禅  晚年  初步探索  生活方式  熙宁变法  圣人  全祖望  法家 
描述:提起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人们不会忘记他的法家桂冠和熙宁变法。本文拟就他晚年的禅与诗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力图剖析王安石生活及个性的另一个侧面。文章事业望孔孟,不复睥睨蔡与崔(《寄赠胡先生》)。王安石早年的研究诗书、遐希稷契、致君尧舜、
秦淮不再
作者:王海平  来源:晚报文萃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淮河  刘禹锡  审美取向  王安石  生活方式  桃花扇  六朝  杜牧  天地之气  历史感 
描述:几次去南京,都没去秦淮河,但心中依稀有个秦淮。那是风月的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感叹。但他仍夜泊秦淮,听商女吟唱,足见唐时秦淮,仍然明月流水,夜船歌舞,是风月之
《论语·乡党篇》译释
作者:梁效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丘  译释  言谈举止  论语  乡党  生活方式  国君  饮食  林彪  周礼 
描述:扬孔老二,说他是各个方面都合乎周礼的“正人君子”。这里,我们用批判的态度对这个材料进行译释,并分段加以概
昆曲之梦幻之美
作者:于丹  来源:传承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昆曲  汤显祖  生活方式  牡丹亭  至情至性  戏曲形式  柳梦梅  人生  南柯记 
描述:昆曲不仅仅是一种戏曲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谈昆曲,不是让大家都要去学去唱,去整折整折地看,有时候知道一个意象,知道一点声腔韵味,找到里面的一种情怀,让我们可以从容下来,可以做梦,这就够了。
植根土地·架桥·驶船——关于潮州文学的一封信
作者:刘心武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潮州话  文学作品  沈从文  潮州文化  驶船  文化心态  生活方式  架桥  土地  刘绍棠 
描述:刘先生:您好!潮州是丈化大城,这个地方很独特,工夫茶、潮州话、潮菜、潮乐……甚至潮州生活方式和文化心态,都很有特点。然而,潮州就未曾出过文学大家。这让我感到好奇怪。潮州应该产生像沈从
植入式营销助力伊利舒化奶市场破局
作者:张丽  来源:乳品与人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联网  植入式  营销  消费习惯  商业价值  供应商  即时通讯  中国消费者  生活方式  重要性 
描述:的消费习惯变革。尼尔森2010年第一期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指出,目前企业在互联网投放广
学雷锋应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作者:韩雪  来源:军工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态度  雷锋精神  学雷锋  快乐  幸福观  中国青年  心灵  生活方式  钥匙  文章 
描述:最近,在《中国青年报》上读到一篇文章《读懂了雷锋的快乐,才读懂了雷锋》。文章认为,今天,我们重提雷锋精神,很大程度上不是去救助和拯救别人,而是拯救我们自己,寻找我们丢失的心灵钥匙,找回那种让我们充实、让我们幸福、让我们快乐的高贵情感,"是追寻一种达致快乐的心灵钥匙"。
汉语教育应是打通生命的教育
作者:杨骐文  来源:湖南教育(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育  生活方式  汉语言  综合性学习  天地自然  引导学生  人与自然  生命秩序  大阅读  种生命 
描述:通生命的教育。这种与大地的独特的精神联系,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独特方式。正如刘铁芳教授所说:“我们的汉字象形文字本来就是从自然出发的,即使是一万年前的文字,也可以通过文字回到自然,象征自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