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47)
学位论文(523)
图书(127)
报纸(113)
会议论文(5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02)
地方风物 (118)
地方文献 (117)
红色文化 (50)
非遗保护 (33)
才乡教育 (23)
文化溯源 (11)
宗教集要 (11)
按年份分组
2014(155)
2012(149)
2011(152)
2010(134)
2008(111)
1998(36)
1997(40)
1996(20)
1985(16)
按来源分组
其它(617)
文史杂志(5)
文教资料(4)
书法(3)
书法丛刊(3)
海南出版社(2)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
保定学院学报(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1)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1)
陆九渊心性论思想研究
作者:葛维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心性论  心学  朱陆之争 
描述:向阳明心学心本论的转向。因而,陆九渊心性论思想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宋明理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史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蔡确研究
作者:孙泽娟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蔡确  台谏官  王安石变法  元祐更化  车盖亭诗案 
描述:使得南方士人在北宋政坛上特别活跃。王安石变法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蔡确由于具有很好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能而屡被荐举,逐渐成为王安石变法集团的一员。蔡确在台谏官任上以弹击为己任,弹劾官吏、荐举人才、参与鞫狱、建议机构设置,蔡确的这些政治活动展现了他的睿智、务实与强敏的政治作风,使他成为变法集团的一名重要成员。在判司农寺和宰辅任上,蔡确积极推行和维护变法。他对提举常平司的改革、对司农寺的整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些机构的工作效率。在这个时期,蔡确由于社会地位的提升,其贪慕权势、好大喜功的个性特点开始展现出来,并且与王珪、王安礼产生了矛盾。元祐时期是蔡确政治生涯的低谷时期。由于新旧党争,元祐更化中蔡确首先被赶出朝廷;“车盖亭诗案”爆发后蔡确被贬处岭南,蔡确成了没有归期的过岭宰相。“车盖亭诗案”的...
王安石咏物诗研究
作者:吕青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詩  王安石  詠物詩 
描述:緣的詩類。故而在其定義上,本文作了狹義和廣義的區分。狹義概念上的詠物詩,即限定了所詠之物的物類範圍和主體地位,這是詠物詩的獨特性之所在;廣義的詠物詩概念,則不限定所詠物類,只要求詩人對物的觀照和描寫是一種宏觀的把握。 傳統對詠物詩的要求和評價標準多為“貴有寄託”和“不即不離”。缺乏寄託的的詠物詩往往被前人譏為詩謎。但詠物詩中要有所寄託,則需把握好詠物與寄託的關係。若寄意直露乃至遠離了所詠之物,便是不著題;或者對物著意細緻刻畫,又可能導致詠物之外的意旨成為可有可無的尾巴。對詠物詩“不即不離”的理解和處理是相當靈活的。離形得神可謂“不即不離”,物中有人也稱得上“不即不離”。寄託入詩也是達到“不即不離”的手段之一,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指向詠物詩的創作關鍵:詠物的同時跳出物的局限。 據《王荊公詩注補箋》,王安石的詠物詩約占其詩歌總數的十分之一。其中,無寄託的詠物詩略多於有寄託的詠物詩。無寄託的形容類詠物詩多取材於植物、天象,體物工巧的同時又能不局於描形摹色,或者賦物以人趣、或者在結構上精心構思層層轉折、或者側面烘托渲染、或者抒發情思,可謂“不即不離”。寄託類詠物詩則多取自動物、器物及有傳統比喻内涵的植物,借助這些
管仲法制思想研究
作者:张力 刘运亚  来源: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管仲  法制思想  周礼 
描述:研究管仲的法制思想应以《左传》、《国语》所记为基本依据,再参照《管子》经言部分来进行。“以法治国”的法制观念,礼法并重的法制原则,“令顺民心”、“且怀且威”的法制指导思想是构成管仲法制思想体系
王安石《卦名解》研究
作者:杨倩描  来源:宋史研究论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洛书义》、《大人论》、《致一论》等单篇存留。《卦名解》是王安石利用《杂卦传》的对卦形式、《彖传》、《象传》的内容并断以己意,对《周易》卦象进行解说,以阐明其卦名或卦
李觏教育思想研究
作者:瀚青 范玉凤  来源: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李觏  教育  学习 
描述:育观。并对社会、女子和军事教育都有所论述,构成了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对今天教育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周礼》复音词郑注研究
作者:李玉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复音词  郑玄  《周礼注》  复音词训释 
描述:究澄清了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复音词认识观念的错误认识,揭示了复音词注释区别于单音词注释的特点。
李觏礼论思想研究
作者:李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觏  礼论  北宋中期  伦理思想 
描述:著作及李觏礼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论述了礼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第三、四部分是论文的重点,主要对李觏礼论思想的内容和特征进行了分析; 最后一部分对李觏的礼论思想进行了评价。
明初理学思想特征研究
作者:张峻歌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曹端  薛瑄  吴与弼  陈献章  明初理学  心学 
描述: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理学思想的分析以揭示出明代初期这一阶段理学发展所表现出的特征,并且对明初理学所产生的影响和其在宋明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做出客观的评价。这对于认识和研究宋明理学,尤其是理学向心学
方苞的《周禮》學研究
作者:劉康威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方苞   經學   周禮學   周官   解經方法   辨偽方法 
描述:於《周禮》與《春秋》。而欲了解方苞之學,首先應探究其經學。而本文則探討方苞的《周禮》學。方苞以《周禮》應稱為《周官》,而其相關著作有《周官辨》、《周官集注》、《周官析疑》、《周官餘論》(已亡佚)。  本文於論述上主要從五大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方苞的生平與著作。首先介紹方苞的生平、學思、交遊與弟子、著作。第二部分—―方苞與《三禮義疏》的纂修。接著介紹方苞研治禮學的經過與參與纂修《三禮義疏》。第三部分――方苞的《周禮》觀。介紹方苞對《周禮》名義、反駁〈冬官〉未亡說與《周禮》中聖人之治的觀點。第四部分――方苞的《周禮》解經方法。介紹方苞的集眾家之說、對前人說法的態度、對《周禮》本文的校勘、回歸經典等《周禮》解經方法。第五部分――方苞的《周禮》辨偽方法。介紹方苞的《周禮》辨偽方法。關鍵字 方苞 經學 周禮學 周官 解經方法 辨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