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63)
报纸(1994)
学位论文(131)
图书(63)
会议论文(46)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15)
历史名人 (1023)
地方风物 (52)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2(586)
2009(431)
2008(493)
2007(312)
1990(27)
1989(25)
1988(21)
1987(28)
1986(38)
1957(9)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46)
戏剧艺术(33)
大众文艺(12)
文化艺术研究(10)
文学教育(9)
电影评介(6)
戏曲学报(5)
青海师专学报(3)
宜宾学院学报(2)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
梅兰芳与昆曲
作者:朱家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兰芳  《思凡》  《游园惊梦  李寿山  惊梦  光绪皇帝  杜丽娘  昆腔  蕙兰  牡丹亭 
描述:》《断桥》,以后陆续上演《牡丹亭·闹学、游园、惊梦》...
十载追求——记浙昆小生陶铁斧
作者:吕育忠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文化素质  牡丹亭  演员  图书馆职员  小皇帝  角色创作  素质提高  自由人生  灵魂工程师 
描述:随着曲笛声的嘎然终止,赞美声与掌声渐渐消逝。我兴奋地走向后台,想再看看舞台上光彩夺目、风流倜傥、气宇轩昂的那位“小皇帝”。当他出现在我眼前时,不禁惊讶于他平凡的身影,全然掩饰了舞台上那一枝独秀的撼人魅力,只是在他那淡淡的一笑中,浮现出一个真真男人的憨厚耿直。
政协京昆室举行纪念汤显祖四梦公期活动
作者:晓波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邯郸  北京昆曲  政协礼堂  纪念  海外华人社会  南柯记  牡丹亭  活动  游园 
描述:剧昆曲是我国古老的艺术,在海外华人社会中被认为是
风月暗消磨,春去春又来——有感于汪世瑜的《拾画、叫画》
作者:张允和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柳梦梅  舞台  汤显祖  观众  女同学  牡丹亭  二十年  大学生  斑白 
描述:怎样的。
言情:中国戏曲表演理论的奠基石
作者:顾聆森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理论  汤显祖  中国戏曲  中国古代戏曲  艺人  戏曲理论  戏曲表演  潘之恒  理性观照  牡丹亭 
描述:中国古代戏曲的表演理论起步较晚,早期的表演理论(如燕南芝的《唱论》、魏良辅的《南词引正》等),曾长时间滞留在唱念等技术性的探讨上。古代戏曲表演得到较高层次的理性观照,是在
越腔越韵《牡丹亭
作者:周育德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浙江越剧团    汤显祖  公演  山城  执笔  主演 
描述:越腔越韵《牡丹亭
越剧《牡丹亭》风靡遂昌城
作者:王巷扉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越剧  汤显祖  人民  演出  出新 
描述:越剧《牡丹亭》风靡遂昌城
牡丹亭》曲意诸家说
作者:沈达人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艺术形象  思想内涵  《邯郸》  戏剧家  汤显祖  潘之恒  杜丽娘 
描述:什么是曲意?我以为是指一出戏通过它的一系列艺术形象——尤其是主要艺术形象所表达的或深或浅的思想内涵。关于《牡丹亭》的曲意,汤显祖本人已有提示,作者在《牡丹亭·题词》中就说过:
绿叶的悄悄话 我在《牡丹亭》中饰演春香
作者:沈国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绿叶  爱情传奇  北京大学  杜丽娘  柳梦梅  白先勇  昆剧 
描述:不算多,但个性十分鲜明,而且贯穿于整本《牡丹亭》的主线,虽然是一片绿叶,倒也衬托牡丹的艳丽。
面对世界——昆曲与《牡丹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罗松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国际学术研讨会  昆曲  世界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大剧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发展中心 
描述:曲与《牡丹亭》国际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