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小山的艺术魅力
作者:王思文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  艺术魅力  晏几道  情感结构  《虞美人》  艺术真实  情感表现  黄庭坚  起伏变化  汲古阁本 
描述:爱,具有迷人的艺术魁力。而小山为什么如此迷人呢?如果在两者直观描述的基础上继续深究,就会发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小山情真、情美。
浅评《小山
作者:王增鑫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  浅评  词人  晏几道  “狂”  气格  伤别  伤春  身世之感  歌妓 
描述:晏几道的《小山》在艺术上价值,历代词论家已从不同角度给予很高的评价。笔者认为,《小山》不仅在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而且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两者有机地融合在“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境界
小山的童话意境
作者:蔡雯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  童话 
描述:精神趋于一致。以童话的视角来看待晏几道的,可更好理解和概括其个性精神和独特意境。
小山》的情感世界:痴情
作者:张光辉  来源:阅读与鉴赏(下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  情感世界  晏几道  痴情  有情痴  陈廷焯  北宋词  晏殊  相思   
描述: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太平宰相晏殊第七子。世称"晏小山""小晏",存世有《小山》。古人有云:"人间自是有情痴",我们的词人晏几道也是一位痴情的文人。有人说
小山浅说
作者:杨宛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  赏析 
描述:的发展史上,北宋前期,令处在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段。晏几道的《小山》在史上尤其是在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风上承李煜,下启清照,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其"叙其所怀,期以自娱
小山探微
作者:高士帅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  痴怨基调 
描述:造出凄迷哀怨、冷清孤独的境,从而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并且由此奠定其在小令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品《牡丹亭》之探索“”的前奏与情感的变化
作者:周明璃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前奏  前奏  情感  情感  哀怨  哀怨 
描述:变化所导致这场的必然原因,从而证明这场对于现实的意义,以及与生命体内在逻辑的关系。
王安石的以禅入
作者:刘洋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描述:王安石现存的作不多,但绝大多数都与佛禅有关.本文旨在分析王安石作中的禅意和佛理,并进一步探讨王安石以禅入史上的意义.
《牡丹亭》情相映的审美诉求
作者:刘云霞  来源: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映  审美诉求  生命感悟 
描述:真情、至情、奇情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要表达的“情”的内核,基于达情需要,戏曲构思成,生与死、死与生的回转,虚幻与现实的交错也就因而起。情是旨魂,是主架,二者互相辉映,构成戏剧的亮点
张先与晏殊之比较
作者:房日晰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先  晏殊    比较 
描述:张先注重客观描写 ,晏殊注重主观抒发 ;晏殊喜用“情”字 ,张先善用“影”字 ;晏殊继承了南唐 ,张先在继承南唐风的基础上 ,对词的创作有所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