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70)
图书(135)
报纸(109)
学位论文(107)
会议论文(5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26)
地方文献 (32)
才乡教育 (12)
文化溯源 (2)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1)
宗教集要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53)
2013(97)
2011(134)
2010(113)
2008(121)
2006(85)
1997(35)
1960(12)
1936(13)
按来源分组
湖南政报(4)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作文升级(1)
乡镇论坛(1)
青少年日记(1)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汤显祖诗文的曲文献价值
作者:马琳萍  来源:石家庄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诗文  文献 
描述:从曲文献的角度去研究汤显祖的诗文会有众多发现,如“四梦”的创作、演出,作家与其他曲家的生平经历,作家的曲见解等。这些发现不仅为研究嘉靖万历曲坛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也为汤显祖诗文的研究
王应麟与图书编撰
作者:武利红  来源:山东图书馆季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图书编撰  图书 
描述:王应麟是宋代著名的图书编撰家,本文论述王应麟在图书编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了他在图书编撰方面的特点及其原因。
盟会和朝聘礼对春秋时期政治权力下移的影响
作者:易小明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盟会和朝聘  周礼  卿大夫专权  家臣专权  交通线路 
描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力图革新,而仅仅依赖“虚无”的盟会、朝聘礼来维护其统治,是其失去政权的根本原因。卿大夫则趁虚而入,在盟会和朝聘时,交结强国,扩张其在本国的地位与权力,篡夺诸侯的权力。但是,物极必反,过多的盟会和朝聘等出行,给卿大夫家内的政治留下了空白,这又给家宰的专权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出质”现象研究:兼论“信”观念的演变
作者:王倩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周礼  社会结构变动  社会观念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变动,传统的“周礼”约束力锐减。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邦交活动却格外频繁。而建立各类邦交活动,“信”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周礼”失去影响的情况下,“出质”作为“结信”的一种
《诗经》“赋比兴”的五种阐释
作者:李秀梅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周礼  赋比兴  经学  文论 
描述:在对古代有关《诗经》“赋比兴”的阐释作一梳理,将这些阐释类归为文字训诂之说、善恶说、显隐说、正变说和盛衰说等五种,并略作说明。
我军后勤装备研究域第一部装备方面的著作《军队卫生装备
作者:李玉坤 王诗敏  来源:医疗卫生装备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军队卫生装备  卫生部  王谦  医学研究所  药品  军医大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后勤  后卫  出版 
描述:的《军队卫生装备》一书日前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
周礼》中的正月为夏正说
作者:赵伯雄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周礼·大宰》职云: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大司徒》、《大司马》、《大司寇》职文亦有类似的话,只是其中的始和布之下的治字分别改成了教、政、刑
试谈戏曲《牡丹亭》与王左派思想
作者:陈虹  来源: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派  左派  汤氏思想  汤氏思想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明代王阳明学说的兴起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而王左派对当时的思想界和文学界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戏曲家汤显祖所处的这一特定环境的介绍,以探讨汤氏思想形成及《牡丹亭》创作的意义和影响。
重论汤显祖《牡丹亭》之音律及“汤沈之争”的曲背景
作者:陈伟娜 刘水云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沈之争  汤沈之争  音律  音律  背景  背景 
描述:《牡丹亭》的音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汤、沈之争”。由于忽视对该剧音律的探讨,导致人们对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汤显祖在《牡丹亭》的用韵、格律、宫调等方面,既有合理的运用规则,也有随意的破坏成例。“汤沈之争”暴露了明清戏曲家对戏曲音律认识的不足。
从《易泛论》看王安石《易》的训诂特色
作者:杨倩描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易泛论》  《周易》  义理  训诂 
描述:王安石的《易泛论》是一篇解释《周易》字词的专章,反映了其治《易》注重训诂的特色。本文从《易泛论》与《易解》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易泛论》所释字词与《周易》卦爻及诸传对应的比较分析,结合《周易》语境,对王安石治《易》的训诂方法做了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