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宋“以才学为”第一人:略论荆公之用典
作者:张福勋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典故  手法 
描述:苏、黄、陈三家是宋以才学为的代表人物。而在此前,则有王安石为他们树立了榜样,尊定了基础。荆公之用典,不外袭意与袭辞二端。其手法,或直用,或化用;或显用,或隐用;或概用,或摘用;或正用,或反
苏轼的“乌台案”
作者:吴蔚  来源:知识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台  苏轼  王安石  宋神宗 
描述:一段]
家句语特点谈
作者:宁松夫  来源:写作:高级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人  王安石  概念  诗论 
描述:家语的命题自《诗人玉屑》卷六提到北宋王安石说出“家语”以来,至今已将近千载,但在诗论史上对家语进行探讨的文字可谓凤毛麟角,偶尔提及“家语”这个概念的亦极为罕见。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家语
东坡悔续菊花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诗词  菊花  王安石 
描述:苏东坡与王安石私交甚笃.经常在一起切磋诗词。有一次.苏东坡去王安石家拜访。恰逢王安石不在家.苏东坡见书桌上有一首未完成的,只有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乌台案始末
作者:李炜光  来源:各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台  苏东坡  王安石  苏轼 
描述:苏东坡在他44岁那年摊上了个案子,这案子差点要了他的命。有人说,是王安石陷害苏东坡,正史、野史里都有这个说法,真是这样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置苏轼于死地?
宏大的历史风俗画卷:《江苏掌故》
作者:徐延平  来源:江苏地方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掌故  风俗画卷  江苏  黄逸峰  萝卜籽  王安石  罗锅  溧阳  布政使  孙传芳 
描述:年结实不一样,还能预卜年景丰歉……所有这些发生在江苏的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全部收录在最近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朱元璋《御注道德真经》
作者:艾力农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注道  朱元璋  天地之理  唯物主义  《老子注》  圣人  田租  道德经  万物  王安石 
描述:盛大帝国,中土在元蒙古贵族统治九十年之后,经济衰竭,社会紊乱,学术思想也呈现低沉状态。在这不长的时间内统治者主要是以南宋理学为思想武器,《朱注四书》已成为士子必读之书,儒、佛、道合流已成定局,各据势力,可以说唯心主义思潮占绝对优势,唯物主义著作甚为尠少。但在明代开国初期,也出现了一些具有
提高三年级作文的讲效率
作者:谈永康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作文  三年级  学生主动发展  作文  自主修改  年级学生  低起点  循环日记  树典型  王安石 
描述:提高三年级作文的讲效率
《卷四·考、释、学断》
作者:李光灿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家本  虑囚  比部  王安石  沈氏  刑部  尚书  都官  出人罪  师古 
描述:崇绪之狱、宋檀偕之狱、宋阿云之狱。本卷较前三卷虽然涉及的方面广一些,但主要的仍然是关于刑法方面的论述。 现分别评述如下:
《瀛奎律髓汇》一议
作者:梁守中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参考价值  江西  瀛奎律髓  作品目录  制作者  王安石  宋代  刘禹锡  称名  中名 
描述:,在书中名、字、号、官爵同时出现,使人易误以为是几个人。李庆甲注意及此,在编制作者篇目汇检时,便有意识地把同一作者的作品汇编在一起,如王安石的作品,就以“王半山(王荆公、王介甫)”这样的形式合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