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5)
期刊文章(181)
学位论文(7)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2)
地方风物 (6)
地方文献 (3)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94)
2013(16)
2012(28)
2011(23)
2010(23)
2009(24)
2006(21)
2002(8)
2001(10)
1996(1)
按来源分组
铜川日报(35)
云南日报(26)
陕西日报(6)
中国环境报(2)
新晋商(1)
国际金融(1)
西藏研究(1)
中国市场(1)
能源评论(1)
抚州师专学报(1)
由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从政府干预经济角度谈王安石变法
作者:李昕 胥仕之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  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 
描述:北宋来年的王安石变法,由于实行了一系列貌似近代化的经济政策而引起了现代学者的浓厚兴趣.从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对王安石变法运动进行考察,用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分析变法兴起和变法失败的原因,为王安石变法
重新认识山区,促进沟域经济健康发展:北京农学院院长、北京都
作者:贾伟  来源:经济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乡经济发展  北京农学院  山区发展  都市农业  研究院  院长  重新认识  教授 
描述:报告《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本刊记者就北京沟域经济的内涵、特征与模式,实践效果与理论意义,发展的潜力与前景,需要解决的问题专访了王有年教授。
论美国新政“常平仓计划”受王安石经济思想的影响――兼与卜德
作者:李超民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通过史实的发掘和比较发现,大萧条期间华莱士执行的“常平仓计划”的思想原型是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和市易法,当时的商品信贷公司和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就是根据青苗法和市易法建立的。由此证明,卜德认为“常平仓计划”与王安石变法无关的看法是错误的。
吴宣恭:有些同志为了掩盖私有经济的性质,故意把所有制性质和
作者:暂无 来源:经济研究资料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宣恭  私有经济  所有制性质  经营方式  民营企业  中国 
描述:吴宣恭:有些同志为了掩盖私有经济的性质,故意把所有制性质和
发挥集团规模效应是振兴内蒙古经济的必由之路:组建包头钢铁稀
作者:周自立  来源:内蒙古经济探讨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内蒙古  经济发展  企业集团  包头钢铁稀土企业集团 
描述:企业集团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但它在整个的经济发展中,已显示出某种导向作用,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陕西铜川王益区瞄准低碳经济延伸产业链
作者:暂无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经济与环境  根本变革  经济社会发展  资源枯竭  重新审视  低碳  循环链  中心区  瞄准 
描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环节和角落。
低碳经济真伪难辨 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应是—个国家的长期战略
作者:暂无 来源:新经济导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低碳经济真伪难辨 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应是—个国家的长期战略
全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提出 把民营经济打造成推动跨越发展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云南党的生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营经济发展  跨越发展  民营企业发展  大发展  主体力量  民营企业家  云南省  民营高科技企业  信用担保体系  讲话 
描述:两个倍增"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仇和、省政协主席罗正富出席会议。
陕西铜川王益区 瞄准低碳经济延伸产业链
作者:秦闻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济增长模式  经济增长模式  陕西铜川  陕西铜川  低碳  低碳  瞄准  瞄准  产业链  产业链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与环境  经济与环境  资源枯竭  资源枯竭 
描述: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环节和角落。
遂涉徘优体,将延岁月身:汤显祖的创作巅峰及其经济与性命之学
作者:黄莘瑜  来源:明代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  创作心态  内省  自我 
描述:惕厉的同时,伤感却也难以掩藏。其胸中块垒不销,则排遣抑郁的需求,便注定和内省反思的历程相诘并存。而戏曲「小文」或「民间小作」的性质,即恰好为种种规范、顾忌下之真性情、真话语,或对真实自我、世界的想像,提供舒展弛放的场域。并且这三出以「情」为角色核心的戏剧,都同样指向「主人翁」何在的求索。因此汤氏剧作除了关涉娱乐和生计,当不乏对生存实相的揣摩与观照。本文将试图从张力浮现的主要成因和场域,说明汤氏思想、心态的曲折变化,并为其戏剧创作巅峰期的届临,提供可能的理解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