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杜甫师蔡琰而得蔡遗韵
作者:曾亚兰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茄十八拍》  杜甫  《悲愤  王安石  变化发展  蔡琰  七歌  安史之乱  赵次公  行路难 
描述:汉代大诗人蔡琰是骚体的杰出传人,也是叙事抒情长篇好手,其诗歌今存者稀,然皆为不朽杰作,宗而学之者众,杜甫是其中最为卓越者,蔡琰在他手中发扬光大.本文仅就杜甫师蔡琰而得蔡琰遗韵这一现象进行论析.
“乌台案”前后的苏轼
作者:杨胜宽  来源:宜宾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乌台  二十年  王安石  宋神宗  合理建议  徐州  人生态度  政治斗争  湖州 
描述: 宋神宗熙宁十年至元丰二年(1077——1079),苏轼先后被差任徐州和湖州的知州。在此期间,其讥讽新法的诗文视杭、密时期已大为减少。即使表达对新法及其推行者的不满,批评锋芒已大为收敛,时常流露出无力逆挽的莫可如何之心情;而其合理建议不被重视的牢骚,对二十年仕途经历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
作者:白敦仁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商隐  王安石  江湖  《韵语阳秋》  腐鼠  《登楼赋》  社会历史条件  《文选》  天地  知识分子 
描述: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
谈古代的“咏古”
作者:徐应佩 周溶泉  来源: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商隐  王安石  杨贵妃  思想观点  贾谊  古典诗词  古代  唐代  表现方法  玄宗 
描述:中可见其思想观点。唐代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的“挖脚跟”
作者:刘世南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脚跟  王安石  出处  李白  阎若璩  常建  诗选  读者  意见  学问 
描述:几条呢?我不喜欢挖脚跟,这样失去了的味道。”永翔先生不同意仲联先生的意见,并直率地指出:“恐仲联先生非不为,乃不能耳。”我和永翔先生一样,对钟书先生注那样挖脚跟,也是十分喜爱的;但我更同意仲联
李义山的思想内容
作者:顾易生  来源: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政治倾向  思想内容  衣服  典故  黄金  杜甫  白敏中  义山  概括义 
描述:,当然不足齿数;而像王安石那样称它为"虽老杜无以过",不能说不是独到的见解,但仍把它限于杜甫的"樊离"之内(蔡宽夫诗话),也未能指出和概括义山的特色;一些穿凿附会的笺释考证家,更使它蒙上一层神秘
苏东坡乱改咏菊
作者:观察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菊花  《警世通言》  落黄  秋霜  书桌  王安石  黄花  西风  地铺 
描述:《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苏东坡到王安石家里去,看到书桌上有一首尚未写完的“咏菊”: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认为这两句诗都是乱道。因为黄花(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最能
创作“暗合”现象论析
作者:栾英良  来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史  现象论  古人  根本原因  王昌龄  马利坦  意象  苏轼  王安石  司空曙 
描述:文章就中外诗歌史上存在的“暗合”现象予以论析,考察了古人对这一现象所持的不同态度,分析了“暗合”现象的优劣短长,揭示了造成“暗合”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苏轼错改菊花
作者:江南  来源: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菊花  遍地金  宋代  宰相  文豪  花瓣  西风  书桌 
描述: 有一天,宋代大文豪苏轼到宰相王安石家中作客,正赶上王安石有急事出了门,只见他的书桌上摆着一首没写完的两句诗:
满园春色关不住——咏春拾趣
作者:叶春茂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春  晚唐诗人  字里行间  北宋政治  欧阳修  王安石  亭台楼阁  变化无穷  自然景象  唐王朝 
描述:。”(杜甫),“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张栻)。春日春风,春山春水,春草春花,多么温润,多么清新,多么悦目。人们笔下的春景,之所以和大自然一样,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奥妙之一就是他们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