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词二首浅论
-
作者:梦河纳仁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者 宋神宗 王安石 苏轼词 风流人物 赤壁之战 周瑜 团聚 消极思想 描写
-
描述:生活方面,丧妻(这时作者妻子王弗死去已经十一年)别子,同时又和亲人不得团聚已经多年。当时,作者的心情是很郁闷的。所以,
-
苏轼诗歌的艺术渊源
-
作者:谢桃坊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渊源 苏诗 陶渊明 艺术风格 欧阳修 韩诗 刘禹锡 诗话 韩愈 王安石
-
描述:杜,晚喜陶渊明”(《东坡先生墓志铭》).陈师道说:“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晚学太白,至其得意则似之矣”(《后山诗话》).张戒说:“苏子瞻学刘梦得、学白乐天、太白,晚而学渊明”(《岁寒堂诗话》卷上).刘克庄却以为:“坡诗略如昌黎”(《后村诗话》、
-
苏轼苏辙名字的含意
-
作者:周晓玲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苏辙 名字 车前横木 保守派 苏洵 王安石 政治斗争 司马光 建功立业 山东淄博
-
描述:苏轼苏辙名字的含意
-
苏轼、苏辙的庐山真面目
-
作者:武汉师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辙 苏拭 顽固派 变法派 司马光 真面 庐山 神宗 青苗法
-
描述:政治路线。由于二苏善于投机,巧于伪装,特别擅长于利用黑笔桿制造反动舆论,颠倒是非黑白,蛊惑了人心,篡改了历史,因此他们在北宋反变法的逆流中,起了一般顽固派不能起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长期以来,他们的两面派面目没有被揭露。他们享有的“文名”,掩盖了他们反动政客的本色,他们混淆是非的言论,造成了历史的误解;历来的封建文人、资产阶级的学者及反动政客对他们的吹捧,不仅洗刷了他们的罪名,而且给他们戴上一个又一个光
-
苏轼词的文化精神
-
作者:钟鸣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欧阳修 苏轼词 中国历史 王安石 独特意义 司马光 范仲淹 中华文明史 文化巨人
-
描述:是随着这一代人成长、成熟起来的公元11世纪是中华文明史中最有独特意义的一个时期:文化巨星们的同时出现,盖过了这个王朝的光芒。当我们
-
试从苏诗兴象变化看苏轼的生命境界——以《游金山寺》为例
-
作者:丁佳音 来源:湘潮(理论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金山寺》 《游金山寺》 兴象 兴象 苏轼 苏轼 生命境界 生命境界 文化意味 文化意味
-
描述:苏轼的诗歌与苏轼的人格境界历来备受关注,本文拟从苏轼诗歌个案的细致研究来探索苏轼的生命境界。本文主要选取《游金山寺》为例,通过探讨该诗内在兴象运用的变化与张力,以及另外几首与之密切相关的诗歌在兴象
-
再教《泊船瓜洲》
-
作者:钟艳珍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思念之情 诗人 王安石 “绿” 家乡 妙用
-
描述: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名诗。特别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绿字的妙用成为千古美谈。以前我教这首诗,只是认为它是一首纯粹的思乡诗,理解为:诗人离家多年未能回家乡,想起
-
灵与肉契合中异化的救赎——性别批评中的杜丽娘形象再解读
-
作者:罗昔明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性别 生命本真 《牡丹亭》 爱情 男权体制
-
描述:作者从社会性别和社会伦理结构的层面,已初步呈现出女性争取人性自由的自我意识觉醒。
-
再品《伤仲永》
-
作者:刘立霞 来源:少年天地(初中)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北宋文学 王安石 主要内容 前时 指物 作诗 短小 文理 文章
-
描述:《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文章。它短小活泼,意味隽永,向来备受称道,也一直是中学语文的保留篇目。其主要内容是:方仲永五岁时就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这是很了不起的。然而方
-
南京:再奏改革交响曲
-
作者:暂无 来源:群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革家 南京 交响曲 2010年 改革精神 改革试点 王安石 大部制
-
描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北宋“改革名臣”王安石的改革精神深深融注在南京的血脉中,无论是28年前的改革试点、10年前的区县改革,还是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