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06)
报纸(818)
图书(206)
学位论文(167)
会议论文(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354)
地方文献 (94)
红色文化 (81)
地方风物 (43)
才乡教育 (35)
宗教集要 (14)
文化溯源 (6)
非遗保护 (5)
按年份分组
2014(449)
2012(508)
2011(516)
2007(393)
2000(157)
1993(121)
1988(122)
1987(148)
1985(127)
1982(87)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51)
中州学刊(17)
争鸣(15)
中国戏剧(8)
人文杂志(7)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5)
文艺理论与批评(3)
近代史研究(3)
小樱桃(好少年)(2)
中国医疗保险(1)
刘国芳小小说两篇
作者:刘国芳  来源: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察  妻子  东西  王安石  小小说  晏几道  故事  放下  点头  临川 
描述:我们找你他对面那套房子好久都空着,没住人。但有一天,有人搬来了。这户人家搬来的当天晚上,就有人来敲他家的门了。他开了门,看见一个提包的人站在门外,这人说:"请问杨处是不是住在这儿?"他说:"我姓杨,但不叫杨处。"门外的人看看他,忙说:"对不起,我敲错门了。"
“头未梳成不许看”
作者:齐红深  来源:课外语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诗文革新运动  唐宋八大家  诗歌创作  北宋中叶  文坛领袖  王安石  诗文评  古文家  昼锦堂 
描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在散文、诗歌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等方面都有相当高的成就,著名的古文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课标教材古诗文积累
作者:李薇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标教材  古诗文  描写  李商隐  白居易  名句  积累  杜甫  王安石  表达 
描述:课标教材古诗文积累
宋代冗官成灾的史鉴
作者:耿法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宋神宗  冗官  中国历史  官员  廿二史札记  王安石  国家财政收入  范仲淹  转运使 
描述: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这也是宋神宗下决心起用王安石实行变法的背景之一。
暗香
作者:陈江红  来源:泉州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残留  嗅觉  花瓣  现代都市  宋代  忧郁  失灵  唤醒  浮动 
描述:“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沙宝亮用忧郁的嗓子飘洒一路《暗香》,似乎唤醒了我们日趋失灵的嗅觉,而尘封许久的王安石的“为有暗香来”及林和靖的“暗香浮动月黄昏”,也相继从宋代的梅梢弥漫而来,一点一点
好文不厌千回改
作者:李国军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几种方法  “绿”  王安石  文学家  “到”  “过”  “满”  作者 
描述: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写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据有关资料记载,作者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最初作“到”,后改作“过”,又改作“入”,再改作“满”,最后才选定“绿”字。清人唐彪说:“文章
古诗鉴赏题的几个设问角度
作者:于海生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商隐  贾谊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  高考命题  汉文帝  求贤  王安石  古典诗歌 
描述:自1994年以来,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题。从2002年起,又由客观题转变为主观题。题量也加大,分值也增多,测试的角度也逐年变化。三年来的高考试题及各处模拟试题,对诗歌鉴赏,命题者也在逐渐加重考
漫谈“诗眼”和“词眼”
作者:陈志明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眼  形容词  动词  五言诗  七言诗  王安石  采采  薄言  锻炼  完全句 
描述:相传张僧繇画龙,一经点睛,便凌空飞去。诗眼,词眼,有似于此。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微云、河汉、疏雨、梧桐,何等寻常的景物,而孟浩然炼就
大宋文臣的非正常生活
作者:王镜轮  来源:报刊荟萃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士大夫  王安石  宋朝  朝云  儒道互补  文臣  回归自然  文职官员  赵普 
描述:儿游水,鸟儿归林,自由、散漫、诗意、真实。
精通历史的好处
作者:暂无 来源:东西南北(大学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毛  老师  历史课  王安石  欧阳修  课堂气氛  宋朝  课桌  下午  慈禧 
描述: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三毛脱口而出:他们都是宋朝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