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50)
报纸(566)
图书(124)
学位论文(96)
会议论文(5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04)
红色文化 (86)
地方文献 (63)
地方风物 (12)
非遗保护 (8)
才乡教育 (8)
宗教集要 (6)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3(138)
2011(236)
2010(161)
2008(152)
2007(137)
2004(75)
2000(65)
1985(47)
1983(48)
1960(18)
按来源分组
健康报(11)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中国医院管理(2)
青少年日记(1)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科技创业月刊(1)
杜甫的文学事业与文学理想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文学事业  文学理想  《戏为六绝句》  穷年忧黎元  杜诗  文学思潮  转益多师  王安石  政治理想 
描述:诗人杜甫生当唐之盛时,耳闻目睹过开元全盛之世,伴随着盛世之梦而与生俱长的,是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保留下来的最早一首杜诗《望岳》,末二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隐然显出当年孔夫子登泰山而小
领导干部应是“理想主义者”
作者:谢禄生  来源:干部党员人才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领导干部应是“理想主义者”
我国的理想人口应是多少
作者:暂无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想  负荷能力  生态系统  水供应  人口  粮食产量  能源  超过  角度  根据 
描述:根据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我国的理想人口是: 从淡水供应看,人口不宜超过4.5亿。从能源看,理想的负荷能力是11.5亿。从肉食供应,人口不应超过2.6亿。从粮食产量角度,人口不应超
唐宋八大家的理想选本
作者:暂无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  曾巩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作品背景  审美价值  柳宗元  文学发展史  欧阳修  编撰者 
描述:各一册,分别编选该作家各时期、各体裁代表作数十篇,荟萃其创作精华。 丛书由王水照、刘乃昌、顾易生等教授分别编撰,编撰者在辩证吸纳前修时贤真知灼见的同时,也多有自家创发。丛书中的《王安石散文选集》,为迄今第一部王安石散文的编年选本;《曾巩散文选集》则是首部独编的曾巩散文注译选本。在苏轼、韩愈诸家选集中,对作品背景的考释、作品意蕴的阐发和审美价值的赏鉴,颇多融入编撰者的研究心得。
陆九渊对理想社会的构思
作者:范立舟 张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陆象山  理想社会  生命精神  “理”  道德行为  道德实践  土地兼并  理性精神  纲常伦理 
描述:陆九渊对理想社会的构思□范立舟张伟陆九渊是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创者,他的思想成就不仅在于确立和阐发了道德超验的心学本体论,而且以此为认识基点,在社会政治方面亦颇多创见
理想的床垫标准应是什么样的
作者:丁一  来源:消费指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理想的床垫标准应是什么样的
思维之美 理想之美
作者:王醴泉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思维着的精神  理趣  “理”  人生意义  “志”  王安石  精神力量  政治家  恩格斯 
描述:美是艺术的闪光,是心灵的升华。牡丹也好,金孔雀也好,一切生物都把美表露在外观。唯有人类这万物的灵长,才把美渗透到心灵深处。恩格斯曾说过:“思维着的精神”乃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力量,也是
理想的课件应是这样的
作者:邢建英  来源:甘肃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多媒体  多媒体  教学  教学  课件  课件  应用  应用 
描述:近年来,多媒体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教师引入课堂教学。随着我校多媒体设施的不断完善,我校的教师们也在不断努力探索这一新的领域,希望能将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多媒体因为具有能将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
汤显祖的理想王国
作者:杨晓光  来源:国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追求的理想,是构筑一个“慈祥端正,弊绝风清”的美好社会。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动人故事至今仍在浙江遂昌世代相传。
变革者的国家理想
作者:安石榴  来源:新民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历史  李鸿章  政治理想  变革  君子  王安石  悲情  康有为  张居正  政客 
描述:最终未能成为可“谋天下”的“大丈夫”,留下悲情而遗憾的政治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