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89)
报纸(1268)
图书(30)
学位论文(23)
会议论文(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48)
地方文献 (47)
才乡教育 (11)
红色文化 (6)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4)
非遗保护 (3)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2(253)
2010(419)
2008(133)
2004(33)
2003(37)
1998(28)
1995(53)
1965(3)
1960(5)
1957(46)
按来源分组
其它(56)
文艺报(32)
文艺理论与批评(19)
中国青年报(13)
文学遗产(2)
世纪(1)
散文百家(1)
历史教学(1)
上海小说(1)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爱意深深(外一篇)
作者:刘梦巍  来源:草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之路  丢失  失败  成功  王安石  终点  司马迁  奋斗  阳光  汉武帝 
描述:阳春三月,我喜欢沐浴着阳光行走,看小草弯曲的弧线,听微风翻动树叶的声音,闻花香阵阵沁入心扉。这是温暖,这是和谐,这也是爱的交响曲。我喜欢爱的味道,不管是情人之间的拥抱,家人之间的关切
关不住的满园春色:再读《牡丹亭》之《闺塾》
作者:周芹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批判  批判  礼教  礼教  向往  向往  爱情与自由  爱情与自由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爱情的颂歌,尤其在封建礼教深入人心的年代里,其最大的价值是批判程朱理学桎梏,歌颂爱情与自由.本文主要依据第七出<闺塾>,分析主人公杜丽娘深受礼教的压抑,但仍然向往自由,加上春
关不住的满园春色
作者:周芹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批判  礼教  向往  爱情与自由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爱情的颂歌,尤其在封建礼教深入人心的年代里,其最大的价值是批判程朱理学桎梏,歌颂爱情与自由。本文主要依据第七出《闺塾》,分析主人公杜丽娘深受礼教的压抑,但仍然向往自由,加上春
苏轼徐州作《浣溪沙》五首考论
作者:李世忠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苏轼  徐州  王安石变法  批判 
描述:得重用的牢骚。
春游金山寺随笔
作者:白春燕  来源:健康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山  随笔  运河  妙峰山  水马  离车  铁桥  田野  宫门  柏油路 
描述:又是一年芳草绿,爱好旅行的朋友谁又能拒绝春的诱惑呢?于是阳春三月中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一群好友骑车出发了。我们这一次要去的是妙峰山附近的金山寺。 由颐和园北宫门沿着一条清丽的运河北上,潺潺的河水和座座铁桥从身边掠过,浪漫的河柳与挺拔的白杨也一棵棵夹道欢迎,让人感到一种远离车水马龙的轻松怡然。运河的风
诗词佳句三则
作者:张孟麟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江南  荷叶  诗词  朦胧美  王安石  田野  对仗  大自然界  薄雾 
描述: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宋·张元千《浣溪沙》这联对仗工整的丽句细腻地描绘了江南某地夜晚美丽的湖光山色:薄雾中的杨柳突然变暗,这是由于一片乌云遮盖了明月所产生的变化;荷叶上的露珠在月
统一多民族的中国历史不容歪曲-评《论爱国主义者王安石》
作者:王崇时  来源:延边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统一多民族  中国历史  王安石  多民族国家  统治集团  阴谋诡计  统治者  中原地区  儒家 
描述:作为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的重要一条,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可是,惯于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的“四人帮”,却公然对抗毛主席的指示,在他们一
徐春法的诗(2首)
作者:徐春法  来源:诗歌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土地  农民  收割机  麦子  记忆  老人  麦茬  田野  金黄  磨刀 
描述:~~
春绿
作者:查柳荣  来源:江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学家  北宋  春风  江南  心境  田野  杰出  景色  反映 
描述:北宋杰出的文学家王安石的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不知使多少人赞叹不已。这个"绿"字,画龙点睛地道出了江南的绝妙春色及景色变化的过程。它反映出人们在一年四季中最爱春绿的心境。不信,你春游时到山川田野
论胡应麟对文言小说史料价值的认识——兼与金仿等先生商榷
作者:王嘉川  来源:社会科学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文言小说  史料价值 
描述:之一的做法,都是偏颇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