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欲去又还不去”的归隐之思——读苏轼《游金山寺》
-
作者:赵艳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江南江北 金山 矛盾心态 人格魅力 林语堂 王安石 仕途 鱼尾 七言古诗
-
描述: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苏轼:《游金山寺》
-
蔡京“自述”:政治是一门艺术
-
作者:王觉溟 来源:美文(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政治 蔡京 艺术 宣仁太后 北宋 宰相 自述 书法
-
描述:蔡京(1047—1126),字元长,北宋末年权相,书法造诣精深;其仕途生涯跌宕起伏,在宰相任上四起四落;工于权术、狡黠善变,搜尽天下膏脂以供君臣挥霍,最终导致北宋覆亡。我有一种预感。我即将死在这条山长水远的贬谪之路上。前方那座名叫潭州的城市,很可能就是我生命的
-
苏东坡的快乐哲学:读《苏东坡传》
-
作者:宋海珊 来源:社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传》 快乐哲学 乌台诗案 林语堂 王安石 黄州 岭南 党争
-
描述:近日重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感悟颇深,尤其是读到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快乐哲学”四个字。 提起苏东坡。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多舛的命运。他因反对王安石为首的“新政派”而遭神宗罢黜
-
幽默丛林
-
作者:暂无 来源:初中生学习(中考与作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师 三毛 学生 王安石 欧阳修 历史课 同学 幽默 课桌 丛林
-
描述:难不倒的学生历史课上,老师正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
-
徐娘半老半面妆 猜谜尚须添偏旁
-
作者:金寅 来源:语文世界(高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灯谜 猜谜 大发展 偏旁部首 清末民初 王安石 王国维 曹雪芹 文化名人 李汝珍
-
描述:,天文地理、飞禽走兽、诗文章句、字词熟语等,无不成为谜材。宋苏东坡、王安石,清李汝珍、曹雪芹等文化人的投入,至清末民初王国维、俞曲园等著名大家的参与,灯谜制作的难度越来越加强。标有谜格的灯谜也渐渐
-
谜语诗、多体诗拾趣
-
作者:李清秀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谜语 多体 古诗词 王安石 纪晓岚 明代 典型 焚烧 石灰 图书
-
描述:近来翻阅图书,发现不少古诗词十分有趣。一、谜语诗请看明代诗文家于谦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就是一首典型
-
赶考巧对
-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赶考 员外 管家 上联 门楼 打招呼 宋代 传说 对联
-
描述:传说,宋代王安石赴京赶考,住在舅舅家里。有一天,在街上看见一家门楼上挂着一只走马灯,上面写着一个上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由脱口而出:好对,好对。马员外是这家门楼的主人,他的一个管
-
从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看“用典”
-
作者:陶善才 来源:领导科学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解放思想 总理 忧患意识 领导干部 记者 人格魅力 感召力 引用 爱民情怀 王安石
-
描述:2008年3月18日上午全国两会结束后,笔者认真聆听了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不仅为总理非凡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也为总理深厚的文史修养所折服。总理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其强烈的忧患意识、深沉的爱民情怀,感人至深。尤其是总理在答记者问中多次用典,对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讲话的感召力、提高协调
-
我为什么要品中国文人
-
作者:刘小川 来源:小说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人 曹雪芹 中国文人 生命体验 李清照 苏东坡 华夏文明 汉语 王安石 屈原
-
描述:,李煜,李清照,曹雪芹,皆为厄运所造就。古代文人走向官场或背向官场,其生存路数是高度一致的。先秦时代百家争
-
历史课上的问答
-
作者:陈贤玭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课 问答 老师 欧阳修 王安石 课堂 课桌 同学
-
描述: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四眼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他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