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语言艺术例论
-
作者:吴孟复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艺术 诗词 诗歌语言 杜甫 我国古代 近体诗 王安石 汉语词汇 语言风格 苏轼
-
描述:何文字、语言所不能比拟的。这是对仗、韵律的基础,也是词、句、篇章千变万化的由来,而我们先民早就总结出来的赋、比、兴等手法又大大提高诗歌的表现力量。所以,
-
谜语诗例话
-
作者:朱秀兰 来源:老同志之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谜语 咏物诗 华佗 曹操 王安石 例话 中华传统文化 诗歌形式 文学形式 药名诗
-
描述:谜语和诗歌,是我国源远流长、各具风格的两种文学形式,而谜语诗是以诗歌形式为谜面、谜底隐含其中的谜语,将二者融为一体,正所谓珠联璧合,堪称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枝摇曳生姿的奇葩。现采撷几朵如下。曹操的一首药名诗。相传曹操有一次得病,请名医华佗医治。他欲试华佗之才,便写了一
-
“点铁成金”例谈
-
作者:杨艳狭 来源:写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春风 例谈 唐诗 东风 谈艺录 钱钟书 研究者 招隐士 泊船
-
描述:王安石的名作《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了名句;又特别是绿字,还成诗眼。有研究者指出:绿字用得好,无可怀疑。但要说这是
-
试论苏轼的仁政爱民思想及其实践
-
作者:张慧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轼 爱民 仁政 实践 王安石 变法
-
描述:思想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治世理念的不同,坚持“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而民不惊”的变法原则的苏轼与过分强调法令严明的王安石新法产生了严重的分歧,造成二人政治立场的长期对立。终使苏轼纠缠于变法的政治漩涡
-
关于“药店”由来的小典故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医药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药店 典故 王安石 自然灾害 中医史 变法
-
描述:变法期间,各地曾多次发生自然灾害。他虽然表示"夭变不足畏",但看到那么多病人痛苦的样子,常常深感不安。尤其是当他得知病者缺医少药,有些人又乘机制造和贩卖假药时,更是百感交集。这时,有人提出建议
-
君子之争
-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君子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政治观点 王安石 变法
-
描述:为什么要这样做7司马光在政治上的理解比王安石要深刻得多,在为变法问题斗得死去活来之后,司马光留下了这样的见解,基本可以概括他对王安石一生的看法:“介甫无它,唯执拗耳。”王安石在痛恨司马光之余由衷地说
-
诗创作“暗合”现象论析
-
作者:栾英良 来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史 现象论 古人 根本原因 王昌龄 马利坦 意象 苏轼 王安石 司空曙
-
描述:文章就中外诗歌史上存在的“暗合”现象予以论析,考察了古人对这一现象所持的不同态度,分析了“暗合”现象的优劣短长,揭示了造成“暗合”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
析“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作者:胡昌明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同义词 瑰丽 王安石 珍贵 不恰当 作者 解释 汉语大词典 奇异
-
描述:《游褒禅山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此句中的“奇伟瑰怪”一直被许多人释作“奇妙、雄伟、珍贵、奇特”,即把“伟”释作“雄伟”,“瑰”释作“珍贵”(也有释作“瑰丽”、“珍异”的),又把“奇”、“怪”二字分别解释,这不恰当。
-
析苏轼《水龙吟·咏杨花》
-
作者:张莉 来源:学习与思考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花 水龙吟 东坡 苏拭 苏轼 苏词 咏物 王安石 章质夫 似花
-
描述:苏轼晚年所赋《水龙吟·咏杨花》词,是苏词中与众不同、值得注意的一首。本文认为,此词在艺术上以咏物拟人的形式,寄托了苏轼对自己的身世和家国、时代的感慨,反映了北宋中下叶士大夫阶级忧患、矛盾的时代意识。此词的婉约笔调,与其它苏词的豪放风格,都折射着这种矛盾的时代意识。
-
历朝茶制考析
-
作者:吴英藩 魏业民 来源:蚕桑茶叶通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茶叶生产 茶马交易 公元 考析 茶农 景德镇 榷茶 财政收入 王安石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
描述:历朝茶制考析吴英藩,魏业民(江西省蚕茶研究所,高安市祥符茶场)我国茶制是自中唐以后开始的,由于茶叶生产不断向前发展,销售量越来越大,统治者认为必须施行茶制,加以控制,以期从中获得利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