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59)
报纸(719)
图书(104)
学位论文(87)
会议论文(4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79)
地方文献 (193)
文化溯源 (15)
地方风物 (11)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5)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12(279)
2010(267)
2009(244)
2005(120)
2000(108)
1994(87)
1990(68)
1983(48)
1981(34)
1980(32)
按来源分组
戏曲研究(77)
戏曲艺术(23)
学术月刊(21)
社会科学战线(11)
晋阳学刊(7)
学术研究(5)
艺术评论(4)
广东社会科学(3)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
徐渭的书画艺术特征及其市场行情
作者:盛青 何鸿  来源:艺术与投资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渭  花卉  题画诗  青藤  明代  绘画艺术  花鸟画  汤显祖  牡丹  艺术特征 
描述:徐渭曾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并未得到后人的完全认可。如清代周亮工说:"青藤自言书第一、画次、文第一、诗次,此欺人耳。吾以为《四声猿》与草草花卉俱无第二(《赖古堂画跋》)。"推崇其诗者认为其诗一扫近代芜秽
浅谈赣剧《牡丹亭》的改编与启示
作者:邹荣学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改编  演出形式  古典戏曲  汤显祖  艺术性  思想性  地方戏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性在今天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著.<牡丹亭>自诞生以来,围绕着<牡丹亭)的改编与演出的活动一直绵延不绝.除了昆曲是<牡丹亭>的主要改编与演出形式外,<牡丹亭
《牡丹亭》主题公园将现身江西抚州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化主题公园  汤显祖  现身  江西  南柯记  临川四梦  中国新闻  戏剧作品  抚州市 
描述:据中国新闻网消息,中国首家以汤显祖千古名篇《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临川四梦巨著场景为蓝本,复原再现这四部世界戏剧作品的文化主题公园将现身江西抚州。据介绍,该文化主题公园将建于
《牡丹亭》透出的社会文化信息
作者:吴建国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程朱理学  道德理性  知识阶层  思想僵化  万历十九年  行为方式 
描述: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14岁补诸生,21岁中举,34岁考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万历十九年(1591)上书弹劾内阁
苏州园林
作者:木羊  来源:散文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州园林  牡丹亭  月亮  古人  余光中  汤显祖  杜丽娘  死而复生  寒山  唐诗 
描述:苏州园林
2006年中国古代戏曲研究论文索引
作者:李慧 蔡雨燕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研究  元杂剧  中国古代戏曲  大学学报  教育学院学报  论文索引  中国古典戏曲  国际学术研讨会  戏曲艺术  汤显祖 
描述:戏曲史总论中国戏曲源于印度梵剧说再探讨/孙玫//文学遗产,2006.2中国戏曲文学的产生/田仲一成何培忠//国外社会科学,2006.3民间小戏起源与艺术特征的人类学解读/董斌魏建林//社科纵横,2006.3
博洽通雅 学人风度:叶长海先生的治学历程
作者:刘庆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剧研究  王骥德  汤显祖  戏剧学  戏曲理论  学人  通雅  叶长  戏曲研究  戏曲史 
描述:自己这位入室弟子的评语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生命及其美的礼赞和眷恋:重读《诗经·秦风·蒹葭》
作者:刘民红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蒹葭  生命  白露  诗经  芦苇叶  采采  人生  死亡  林黛玉  汤显祖 
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洄从之,道阻且长。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洄从之,道阻且跻。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
音乐分析趣谈系列(十三)
作者:李吉提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  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  封建帝制  汤显祖  河流  大海 
描述:一、汤显祖若地下有灵,会哭还是会笑?中国传统音乐是一条河流,从古到今,奔流不息。引导这条大河流向现代,继而溶入大海者,是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近百年来,封建帝制的废除和三十年来我国推行
究戏曲之理,通古今之变:安葵《赏今鉴古集》读后
作者:徐燕琳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美学  汤显祖  戏曲理论  戏曲研究  综合论  戏曲创作  古今  创作理论  创作心态  戏剧家 
描述:长期以来,古代戏曲研究与当代戏曲实践虽然各有各精彩,却一直缺乏有力的衔接与沟通。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因为曲学的开创毕竟为时不久,理论和经验的积累酝酿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段时间曲坛又如此风云激荡。另一个原因,借用戏曲批评术语来说,便是案头与场上的矛盾。不仅仅是创作和表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