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21)
报纸(2139)
学位论文(120)
图书(78)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80)
历史名人 (1076)
地方风物 (12)
宗教集要 (10)
红色文化 (6)
非遗保护 (6)
文化溯源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601)
2013(341)
2012(596)
2011(469)
2010(492)
2008(498)
2007(320)
2006(177)
2005(156)
2004(126)
按来源分组
艺术评论(18)
文艺研究(14)
当代戏剧(12)
华文文学(12)
台港文学选刊(4)
紫禁城(3)
作文通讯(个性阅读版)(3)
普洱(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舒适广告(1)
当昆曲从生命中穿行而过
作者:于丹  来源:当代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唱片  戏曲  生命  记忆  男人  京剧  龙江精神  牡丹亭  革命样板戏 
描述:的提篮小卖,江水英的龙江精神,阿嫂的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而另一端,在爸爸的老唱片里还藏着另外一个世界,那里的男人可以为将、可以为相、可以为儒雅巾生,可以扎大靠,可以戴髯口,可以舞翎子,也可以翩翩
夜里十点时的等待
作者:林宕  来源:太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市  客人  庙会  戏场  等待  电石灯  摊位  牡丹亭  构骨  眼睛 
描述:这是一条做"那种事"的街。老奎摇摇头。到庙会后,每到中午休息辰光,老奎基本上在练"竹板功",腰板挺挺地坐在他的摊位前。现在正是中午时分,客人不多,西市街上
梨园风流
作者:姚金成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梨园  风流  大官  江州  杜丽娘  伴唱  下意识  宜春  牡丹亭  江湖 
描述:梨园风流
中国戏曲欣赏浅谈
作者:解玉峰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民族艺术  脚色  牡丹亭  真正意义  五十年代  戏剧人物  西方戏剧  长生殿  职业教育 
描述:绝非偶然。那么,中国戏曲作为民族艺术之一,其魅力究竟何在?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不得不对"中国戏曲"这一概念加以界定。按照《中国戏曲志》等辞书的统计,我国号称有三四百个"剧种"。这三四百个"剧种"实际上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精心塑造的“乔小青”:昆剧新秀胡娉的艺术之路
作者:薛年勤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昆剧  牡丹亭  昆曲艺术  杜丽娘  浙江省  文化部  表演艺术  冯梦龙  戏曲演员  女性形象 
描述:剧作品《乔小青》首次亮相就获得了优秀剧目奖(金奖),其主演——浙江昆剧团第五代的昆曲新秀、万字辈的昆剧优秀兰花胡娉,获得了优秀表演奖(金奖)。该剧根据明
段晓华五首
作者:段曉華  来源:词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虞美人  蜻蜓  浣溪沙  挑刺  清平  新河  相思  中洲  桃源 
描述:段晓华五首
争当“人官”,莫做“狗官”
作者:袁浩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领导干部  汤显祖  封建社会  全体会议  省委书记  开拓者  牡丹亭  老百姓  做人  明代 
描述:羊城晚报》)"狗官"一词本来源于封建社会,体现的是一种对官吏的蔑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硬拷》中有词:"这狗官,还了秀才,快
百戏之祖(一):从昆山起源的昆曲
作者:陈益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方文化  昆曲  昆山腔  魏良辅  汤显祖  百戏  昆剧  演出  苏州  牡丹亭 
描述:过程。人类幼年期的娱乐,与我们童稚时代的玩耍嬉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以舒解筋骨、平衡心理、陶情冶性为目的,乃至需要从中获得思想教益时,人们的娱乐才进入了自觉的层面。 在悠远绵长的中国文化史中,“百戏”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的。最早提到百戏的,是《后汉书·安帝传》:“乙酉,罢鱼龙曼延百戏。”这里的百戏,指的是“各种各样的戏”、“百戏”来自民间,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杂技表演,又称“散乐”。它是从秦汉时期逐渐兴起的,到了汉唐时期,随着西域的胡乐杂技传入中国,民间百戏有机会吸收外来文化,使表演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技巧也不断提高。 我们从汉代的绘画雕塑遗存中,可以看到宫廷宴乐百戏演出的浩大场面,想象当时热烈的情绪氛围和强烈的感官刺激。当时,宴乐百戏已经成为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中最普遍最流行的一种方式。
百戏之祖(二):从昆山起源的昆曲
作者:陈益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传习所  演出  演员  昆山腔  表演艺术  汤显祖 
描述:,多少年来一直让人们传诵不息。 更值得一提的是《牡丹亭·游园、惊梦》。 以庭院春色满园时的环境变化,来衬托丽娘心情的纷繁复杂,写尽“一片断魂心痛”。在浓浓的诗情画意中,气氛的烘托与人物内心活动的探索
随文练笔让思绪飞扬
作者:史向华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随文练笔  语文教师  引导学生  语文教学  园林  汤显祖  杜丽娘  课文  牡丹亭  教材 
描述:是精挑细选而来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依据例子,我们如果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结合课文心摹手追,体会语感,吸纳作者的表达方式,一定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进入读文、练笔两相和的美好境界。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随文练笔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拙见: 一、读中补写,入情入境 中国人欣赏含蓄美。很多课文蕴涵着丰富的空白点,给学生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空白,让学生自读自悟,用说话,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把它写下来。这样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人物的情感。 1.在情节留白处补写 这种随写是利用课文的某一空白点,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积极思维,变无声为有声,变不具体为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