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知道杜甫读了多少书
-
作者:张众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诗 王安石 读书 戏为六绝句 古今 咏怀古迹 东皋 杜诗 庾信 原因
-
描述:《东皋杂录》云,有人问王安石:"老杜诗何故妙绝古今?"王安石回答说:"老杜固尝言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王安石把读书多看做杜甫诗"妙绝古今"的唯一原因,应当说是不全面的。但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
-
书绅录
-
作者:程千帆 蒋寅 鞏本栋 张伯伟 来源:新国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章 博士研究生 作品 王安石 研究中心 北宋 思想史 杜甫 文心 俞平伯
-
描述:闲堂程千帆语门人蒋寅、巩本栋、张伯伟恭录闲堂师夙健谈,思维敏捷,出语风趣,学生环坐,如沐春风。每侍先生讲论谈笑,总有如珠妙语深印脑海,归去不免笔于日记,一如子张退而"书诸绅"的意思。兹从日
-
书湖阴先生壁
-
作者:王安石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湖阴先生壁》 古代文学 诗词 王安石
-
描述: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成长不可无书
-
作者:曾佩莉 来源:百家作文指导(小学中高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 作文 语文教学 《成长不可无书》 曾佩莉
-
描述:我爱书,就像小树爱阳光一样:我恋书,如白云恋蓝天一样;我离不开书,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难忘与书一起走过的每一分钟,有过感伤的泪水,有过会心的微笑。书如挚友,迷惘时,给予人星光般的鼓舞,伤心时,给予人
-
李浩细数与李白相关的历史背景,抚摸其诗歌的脉络,将一个“诗
-
作者:暂无 来源:西南电力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兆平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崇拜李白,喜欢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淡淡的忧伤,欣赏他“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尽管如此,我所了解的李白仅仅局限于他的诗歌,对于他所处的历史
-
纵笔挥洒形散神凝——论李白诗歌的散文化特色
-
作者:刘亚林 来源:外交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化 李白诗歌 李白歌行 诗歌语言 《河岳英灵集》 歌行体 体裁形式 《瓯北诗话》 民间文学 胡应麟
-
描述:纵笔挥洒形散神凝——论李白诗歌的散文化特色刘亚林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了许多对仗工整、语言精美的诗篇,这些佳作,以其整齐的格式、和谐的音律与典雅的语言,给予了读者美的享受,为古今共赏。然而就诗歌
-
刘绍唐这个人: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
-
作者:漆高儒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刘绍唐这个人: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
-
编剧华玮讲解《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长江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编剧华玮讲解《牡丹亭》
实习生张卉 常丽芳
本报讯(实习生张卉 通讯员常丽芳)青春版《牡丹亭》在武大的演出刚刚结束,前晚7时,编剧之一、来自台湾的华玮教授应邀来到华中师范大学
-
我心中的楷模:陈道华
-
作者:暂无 来源:潮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陈坚把《马蹄回声》的文稿寄给我看,读了之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是我的堂叔,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数十年的密切联系中,他给我许多教育、引导、激励、鞭策,一直是我心中的楷模。这本文稿又一次唤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1949年9月,陈坚在揭阳河婆圩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文工团。当时我们的家乡尚未解放,只听
-
第12届东盟华商会开幕
-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第12届东盟华商会昨日在昆明开幕。本报记者 刘建华 摄
本报讯(记者 陈晓波 张议橙 罗蓉婵) 昨日上午,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云南省政府联合主办的第12届东盟华商会在昆明开幕。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