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院所精细化管理的成功实践:访中国建材总院党委书记、副院
-
作者:侯伟华 来源:中国建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科研院所 成功实践 实施过程 重大科技项目 党委书记 不确定性 建材 副院长 跨学科
-
描述:所精细化管理拓展了全新的内涵。日前,中国建材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益民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介绍了总院本部的成功经验。
-
论先秦对商品的管理及其节约与诚信意识:以《周礼·地官·司市
-
作者:邹德文 姚晓娟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商品管理 节约与诚信意识 思想基础
-
描述:先秦时期对上市商品的管理及管理制度,蕴涵着“以政令禁物靡”的节约意识;“以贾民禁伪而除诈”的诚信意识。这些意识的思想基础与“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是契合的,它们对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王安石变法中的进奏院状管理制度改革
-
作者:魏海岩 来源:国际新闻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变法 进奏院状 定本
-
描述:王安石变法时期,北宋朝廷从人事、采编和法律三个方面对进奏院状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体现了神宗皇帝的集权意识,充满了变法群体与反变法群体之间的斗争与妥协。
-
最佳效应是统筹:对海南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设想
-
作者:李勇 周安伟 来源:今日海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一体化管理 旅游资源 海南 旅游产品开发 统筹规划原则 旅游目的地 2009年 形成基础
-
描述:则,将全省重要旅游资源的规划权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审批权集中到省一级".因此,对海南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
供应室管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
作者:林玲 来源:健康大视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供应是管理 循证护理 应用价值
-
描述: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解决供应室管理中存在的供需矛盾、临床需求等问题,能够提高临床科室人员对管理人员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建设实践探索:以重庆澄江小学“板凳龙”
-
作者:范安辉 冯强 董德龙 来源:山东体育科技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建设实践探索:以重庆澄江小学“板凳龙”
-
以讲会、乡约治郡:明代大儒罗汝芳的政治实践与治世理念初探
-
作者:李丕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有益的思想借鉴。
-
从理论到实践:论元大都的城市规划与《周礼·考工记》之间的关联
-
作者:马樱滨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大都 城市规划 《周礼·考工记》 古都文化 刘秉忠 元代儒学
-
描述:从理论到实践:论元大都的城市规划与《周礼·考工记》之间的关联
-
罗汝芳的社会思想与实践:以《罗汝芳集》为中心
-
作者:晏春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汝芳 罗汝芳 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 孩提之心 孩提之心 同天 同天 乡约 乡约 族会 族会
-
描述:、正文。(一)罗汝芳的社会思想理念。提出罗汝芳理想社会的道德源泉是孩提之心这一道德自我;社会关系的规范是孝弟慈;理想社会的模式是仁而万物一体,在该模式中对人的要求是“行仁义”和“同天”,以实现人与物的统一。(二)罗汝芳的囿于一定区域的社会实践。罗汝芳创建理想社会的抱负虽然没有实现,但他积极投身于基层社会建设,讲演乡约、参与族会进行得有声有色。(三)自我践履。罗汝芳理想社会构想的要求不只是针对他人的,更是自己的道德自律。因此,罗汝芳的人格魅力也展现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注重自己体悟修道、厉行博爱、和睦人际关系、竭力做“好人”与“好官”。 三、余论。罗汝芳淡然官位且面对困境时坚守构建理想社会的信仰,始终不放弃远大抱负,也不奢求别人懂得自己。他一生都在为他的理想而努力,尤其在晚年已然是一介平民的情况下仍为他的远大追求竭尽绵薄之力。 四、附录部分。根据耿定向、李贽的评价对罗汝芳的晚年遗行作了探讨,认为罗汝芳在对释道取舍有度的前提下故意与佛老走得很近,缓解“名儒”所肩负的责任压力,因此应对罗汝芳生活态度上的近佛表示谅解,而不能由此否定其思想。
-
从理念到实践:论元大都的城市规划与《周礼·考工记》之间的关联
-
作者:马樱滨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大都 城市规划 《周礼·考工记》 刘秉忠 元代儒学
-
描述:才是最为遵循《周礼·考工记》的城市。为什么此前朝代建立的城池没有如此接近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周礼》的规制,而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的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却做到了呢?其主要设计者刘秉忠是在怎样的时代及学术背景下创造性地将《考工记》中的理想都城变为了现实呢?同时这对其后的中华民族的城市建设又有哪些影响呢?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元大都及元朝一代整个文化氛围的研究,也对其后的北京城市规划和城市文化的认识以及对更完整地认识中国都城制度的发展也有意义。因此本文便试图针对这些问题,从蒙元统治上层汉化过程、元代儒学的学术特征及元大都的设计者刘秉忠的个人原因等这些角度做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