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03)
报纸(1490)
图书(38)
学位论文(29)
会议论文(2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97)
红色文化 (90)
地方文献 (68)
才乡教育 (12)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2)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0(451)
2007(125)
2006(82)
2005(75)
2002(42)
2001(41)
2000(81)
1997(68)
1982(54)
1957(47)
按来源分组
文艺报(36)
文艺理论与批评(22)
理论与创作(3)
大家(2)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
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南都学坛(1)
团结报(1)
中国档案报(1)
江苏政协(1)
王益同志逝世
作者:暂无 来源:印刷经理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  逝世  同志  王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共产党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  出版工作者协会 
描述:,于2009年2月25日8时4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能治疗胃食管流病的经验
作者:葛圆圆  来源:江苏中医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胃食管  和胃降逆  病案 
描述:能教授认为和胃降逆是胃食管流病的基本治法,具体应用的方法有温中健脾、清热和胃、活血化瘀、清胆和胃、疏肝和胃、理气通腑等,并强调肝、脾、胃、肺之功能协调,在治疗中常加入制酸抗损之药,以消除胃酸
纪念逝世十周年暨乡土文学研讨会举行
作者:柳砚慧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研讨会  荷花淀派  通州区  代表作家  北京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老年人  五四新文学  中国社会主义 
描述:为了纪念著名乡土文学作家逝世10周年,“纪念著名作家逝世10周年暨乡土文学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市通州潞河中学举行。这次会议由乡土文学研究会牵头,北京作家协会、通州区人民政府
与通州档案馆的家乡情——访北京市通州区档案馆“
作者:莫陌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州区档案局  区档案馆    文库  北京市  乡情  记者采访  党组书记 
描述:今年,是先生逝世十周年。3月12日上午,记者采访通州区档案馆“文库”,有幸随同参加了通州区档案馆、先生夫人曾彩美女士及亲属子女进行的扫墓活动。
纪念著名作家逝世10周年暨乡土文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郑恩波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研讨会  著名作家    乡土  逝世  纪念  中国现代文学馆  通州区档案局 
描述:纪念著名作家逝世10周年暨乡土文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纪念逝世十周年暨乡土文学研讨会举行
作者:柳砚慧  来源:文艺报(周二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纪念逝世十周年暨乡土文学研讨会举行
文学书简
作者:周同宾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小说  贾宝玉  肖像描写  王安石  红楼梦  孪生兄弟  文学  作品  书简  仪态 
描述:写人物肖像,多用套话,或编一篇赋、几句赞,夸张其辞地把脸皮、头发、耳目口鼻说一遍,效果极差。连名著《红楼梦》也不能免俗。如写贾宝玉:“面若中
深情思念老出版家王益同志
作者:宋木文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出版家  出版家  同志  同志  王益  王益  思念  思念  出版事业  出版事业  光辉历程  光辉历程  生活书店  生活书店  出版工作  出版工作 
描述:深受我尊崇的老出版家王益同志,走完他九十二岁的光辉历程,告别了他为之毕生奋斗的事业和跟着他脚步前行的人们。1935年参加生活书店的王益同志.在全国解放前,为革命出版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解放后
《意外或偶然——报人读史札记》读后——与田东江先生商榷
作者:刘世南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札记  王士祯  东江  几点意见  偶然  宣仁太后  意外  商榷  吕惠卿 
描述:由鄢烈山先生作序的《意外或偶然——报人读史札记》,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不但能令读者增加很多历史知识,而且针砭时弊,足以警惕人心。为了使此书更臻完善,我想提出几点意见和作者商榷
何谓“闹热《牡丹亭》”:与黄天骥、徐燕琳先生商榷
作者:王永健  来源: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牡丹亭  兴亡之感  汤显祖  小说戏剧研究  关目  昆腔传奇  中国古代  情至  商榷 
描述:洪异《长生殿·例言》谓:村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世以为知言。予自惟文采不逮临川,而恪守韵调,罔敢稍有逾越。盖姑苏徐灵昭氏为今之周郎,尝论撰《九宫新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