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包恢及其《敝帚稿略》的心学倾向考论
作者:陈忻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恢  《敝帚稿略》  心学倾向 
描述:本文从“立心为本,为学求源”、“注重践履,反对支离之学”、“家学偏陆,推尊象山”三个方面入手,对包恢及其《敝帚稿略》的心学倾向作了较全面的考察。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包恢及其《敝帚稿略》与陆氏心学
四书五经融通视域下的罗汝芳心学易学
作者:张沛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易学  融通  生生  乾坤   
描述:打通、彼此开放的四书五经基础上的一体圆融之学。由是,近溪之论《易》多与其它经典相联,其易学亦呈现出不拘一格的浑融气象。
情即理:阳明心学对《牡丹亭》情理关系的影响
作者:丁芳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 
描述:成的哲学转向深有关系。心学主张本心至善,反对视理与气为对立存在的两物,以致客观上为"恶"的存在提供论证。在心学学者看来,未迁于外物、发乎本心的真情、深情即是纯善的,情与理乃"为物不二"的关系,情即理
心学视野下的人道之省思:试论陆九渊的学理建构
作者:张路园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心  易简工夫  切己重实 
描述:在儒学发展史上,宋儒重建了原始儒家的心性之学。作为心学体系开创者的陆九渊,立足于对"如何做人"之人道问题的省察,以其对心体的体认、易简工夫的自信和切己重实的推重,昭示了其学理建构在人道思想上的独特慧
编后语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心学  成人教育思想  哲学思考  太极辩论  现代新儒家  历史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编辑加工  研究会 
描述:编后语
应当重视陆象山研究(代序)
作者:李国强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历史唯物主义  优秀传统文化  封建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  研究历史  心学 
描述:应当重视陆象山研究(代序)
陈白沙“为学”思想研究
作者:叶蓬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为学  陈白沙  王阳明  湛若水  心学  哲学家  陆象山  探究  思维方法  手段 
描述:学和行、学术和人格修养于一体的特点。正是在学术和做人一体的“为学”活动中,陈白沙通过自身对世界、人生的本性、规律的个体性的独特体验,展示了儒家为学的共同哲学意境。以“为学”为哲学活动中心是自孔子
朱熹、陆象山的书院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曾春海  来源:哲学与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白鹿洞书院  学规  陆象山  槐堂书院  象山书院  心学  理学  人文教养  义利之辨 
描述:朱熹、陆象山的书院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陈白沙的历史世界
作者:廖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理  良知  皇权  理学  心学  方孝孺  朱棣  吴与弼  陈献章 
描述:道统与正统为一。多数士大夫则不为其动,或于朝廷力持清议,或于民间讲道守身,皆以天理为依归。后有学者,以此为归,躬身践履,以成心学心学为何,良知而已,知善知恶,即为天理。晚明诸儒,则以入朝为荣,先为
新传·新意·新体例:读吴文丁著《陆九渊全传》
作者:周世泉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新体例  陆象山  心学  文丁  哲学思想  哲学定位  平民哲学家  马克思主义  历史人物传记 
描述:在纪念心学大师陆象山诞辰860周年之际,金溪作家、学者吴文丁先生所著的《陆九渊全传》(以下简称《全传》)一书,日前由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分本心、同心、蔽心、洗心4卷、16章、共3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