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55)
报纸(1118)
学位论文(175)
图书(173)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798)
地方文献 (64)
红色文化 (53)
地方风物 (23)
宗教集要 (11)
才乡教育 (7)
文化溯源 (6)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1(595)
2010(546)
2009(483)
2007(404)
1996(229)
1994(209)
1985(129)
1982(78)
1981(63)
1979(36)
按来源分组
语文教学与研究(71)
皖江晚报(8)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
安庆晚报(2)
白城日报(2)
中华书局(2)
艺谭(2)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中国医疗保险(1)
米芾《海岳名言》解读(下)
作者:梁德水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颜真卿  书法家  米芾  解读  王安石  名言  书学博士  黄庭坚  唐代书法  杨凝式 
描述:[原文]曼卿作佛号,都无回互转折之势,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张颠教颜真卿谬论⑴。盖字自有大小相称,且如"太一之殿",作四窠分,岂可将"一"字肥满一窠,以对"殿"字乎⑵!
江西随笔
作者:王树生  来源:今日新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八大山人  文天祥  江西  黄庭坚  纪念馆  武功山  建筑  王安石  民族英雄  书法学 
描述:今年五月赴赣采访,印象颇深。江西"红色、绿色、古色"旅游极具魅力,十分诱人。笔者在探访红色景点之余,于古色也略窥一二,于是写下几篇小文,以飨读者。
欧阳修的雅量
作者:陈雄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智慧文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宋祁  文坛盟主  图书出版  列传  肯定  王安石  三十年  欠发达 
描述:"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这是欧阳修的名言。说世上有些书自己肯定还没读过,在图书出版欠发达的时代,对于自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的欧阳修来说,这应该算是比较谦虚的话。欧阳修在做主考官的时候,读到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妙文,发现里面有一段
读史断章
作者:罗克岩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王安石  张居正  屈原  马关条约  中国历史  辛丑条约  皇帝  事务  中法战争 
描述:十几年前,看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一套《二十五史》,两个字只有一粒米大,定价三百五十元,是我当时在讲台上,两个多月的口水费,但我还是兴奋地买下这堆中国几千年的米粒。米粒装在一个不大的纸箱里,十二本。十几年,就经常半粒米半粒米地数。
邀您参加“同题擂台”
作者:中华杂文网  来源:杂文选刊(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刘禹锡  擂台  朱自清  望夫  杂文  秦淮河  俞平伯  王建  王维 
描述:同题作文,古今有之。同写《望夫》,王建、刘禹锡与王安石各有千秋;都写《少年情》,王维与李白泾渭分明;齐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和俞平伯各自写出了不同的千古绝唱;而每年高考千万学子面对一个
文人的较量
作者:李国文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东坡  苏轼  宋神宗  较量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  政治家  文学家  熙宁 
描述:苏东坡殡丧完他的父亲,并守了三年的丧,终于在北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的二月,从家乡四川回到阔别已久的都城开封。也是这年,也是这月,王安石被宋神宗赵顼任命为谏议大
同是吟项羽
作者:王昌大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初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项羽  历史题材  李清照  王安石  六国  绝句  微尘  同题材  江东  乌江 
描述:一粒沙那么大的新,一粒微尘那么大的新,也比一座大山那么大的俗套子有价值。请看同以"项羽兵败而自刎于乌江"为题材的三首绝句。
懂点诗词格律知识,利于准确把握诗词中的多音字
作者:周金林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准确把握  多音字  诗词格律    课外阅读  王安石  绝句  知识  读音  学生 
描述:两位学生在诗词课外阅读中,对王安石的绝句《泊船瓜》(京口瓜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多音字
辨“乞”
作者:李海英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币  宾客  注释  人教版  王安石  语文  联系起来  商榷  古字  父亲 
描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伤仲永》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课本中对"乞"的注释是"求,求取",笔者认为这一注释值得商榷。首先,若要推究"乞"字的最初意义则要与古字"气"联系起来。徐官《古今印史》中
重字诗例说
作者:李盛仙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绝句  王安石  重复使用  表达  桃花  顶针  作者  夜雨寄北  黄鹤楼  思想内容 
描述:古人作诗,历来把重字当做一忌。除了反复吟咏的古风,和有些顶针诗连环反复外,律诗、绝句均忌重字。特别是绝句,因为它字数少,犯了重字,内容、诗路就显得更窄了。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