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审音鉴古录》和《缀自裘》中《牡丹亭》演出形态的差异
作者:刘庆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审音鉴古录  缀白裘  舞台流变 
描述:演出流动变化的复杂性以及戏班和演员从剧场效果出发经营剧目所作的努力。
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作者:谢雍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学研究  妇女教育  研究  中国  明清时代 
描述: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论“大千荷”的艺术风貌
作者:段汶利  来源:芒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荷花  中国画  艺术魅力  艺术风貌  艺术世界  李瑞清  绘制  八大山人  情理 
描述:张大千是现代著名的中国画大师。他所绘制的荷花面貌丰富、情理通达,因其独特的魅力被誉为"大千荷"。当我们沉醉于他广袤而优美的艺术世界时,不难发现,这位名满天下、见闻广博的画坛巨
李翱思想批判
作者:杨荣国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5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翱  感性与理性  中庸  思想影响  人之道  圣人之性  陆象山  宋儒  唯心  思想体系 
描述:也”。又韩愈曾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而李翱亦这样说“:吾所以不协于时而学古文者,悦古人之行也;悦古人之行者,爱古人之道也”。可见他两人不仅关系很深,而且韩愈给予
批判《三字经》的反动教育观
作者:齐建华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字经》  动教育  天才论  孔孟之道  王应麟  孝悌  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  善性  劳动人民 
描述:儒生王应麟编纂的。它的炮制出笼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阶级根源。正如毛主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北宋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开始向后期过渡
论朱熹对王安石的批判
作者:高纪春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朱熹  王安石变法  《朱子语类》  熙宁变法  肯定态度  学术  反对派  司马光  变革图强 
描述:论朱熹对王安石的批判高纪春自从熙宁年间以来,玉安石即以其新政成为朝野注目的中心,士大夫群褒贬的对象,其身后毁誉也与其新政联为一体,随时势的发展而荣辱沉浮。至建炎南渡,兵戈扰攘中建立起来的南宋政权
陆九渊的德育心理、差异心理与教师心理思想
作者:燕国材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德育心理思想  差异心理思想  教师心理思想 
描述:陆九渊的德育心理思想,探讨了德育的过程、原则与方法;差异心理思想中有因材施教的含义;教师心理思想强调教师应当先知先觉,了解学生要由内识其心,要善于帮助学生减担。
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及其过程:以许渊冲英译《牡丹亭
作者:吴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  功能理论  功能理论  翻译模式  翻译模式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为例,采用诺德的功能论对戏剧翻译及其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牡月‘亭》属于比较典型的案头剧,里面包含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因此,在把它翻译成适合舞台演出的英语文本时,许教授应该对原文进行了
传播学视角下的“青春版《牡丹亭》现象”解读
作者:胡友笋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  青春版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戏曲  戏曲 
描述:对这一文化现象的传播学解读,对媒介时代的中国戏曲艺术走出当下传承困境的探索当有启示价值。
只今惟向梦中寻:浅析《牡丹亭》的现实意义
作者:庞婧绮  来源:文学界(人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牡丹亭  牡丹亭  畸恋  畸恋 
描述:强烈的共鸣?而这古老的作品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