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684)
期刊文章(2403)
会议论文(70)
学位论文(53)
图书(3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048)
地方文献 (93)
地方风物 (34)
才乡教育 (21)
宗教集要 (18)
非遗保护 (14)
红色文化 (11)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3(190)
2012(386)
2010(520)
2009(324)
2008(195)
2006(102)
2003(82)
2002(69)
2000(96)
1994(66)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8)
四川戏剧(6)
学术月刊(5)
现代苏州(2)
大理文化(2)
山东美术出版社(2)
三明学院学报(1)
南方企业家(1)
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1)
城市画报(1)
巴金为战士改歌词山东潍坊孙剑英口述绍堂整理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生活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当年,在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中传唱着一支歌,歌的名字叫《抗美援朝保国家》。歌词原是俺连二班副班长王长进写的一首诗。后来由大作家巴金修改,著名音乐家司徒汉作曲,并在俺连教唱。那是1953年4月,我所在的志愿军118师563团炮连奉命从三八线阵地撤出,到西海岸修筑海防工事,以防美军再次两栖登陆。一天上
铿锵玫瑰绽放工大——记我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绍洋
作者:暂无 来源:辽宁工业大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绍洋,我校2011~2012学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曾任外国语学院分团委副书记,英语093班学生。她凭借自信的力量、顽强的毅力奋勇向前,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展现着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她如铿锵玫瑰般炫
大人物,他们这样过年马承钧绍义陈鲁民
作者:暂无 来源:牛城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伟人风采 从辛亥革命算起,要不要过旧历年,中国人已经被反反复复折腾过很多次,如今,还有人说,“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陋习”!  可是,一百年过去,该过的年还是要过。合家团圆,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中过一个和乐年,不仅是走卒贩夫升斗小民的期盼,皇公贵胄、文人墨客、革命领袖,也概莫能外…… 
书法家绍刚谈创作古文字书法继承与创新不可分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书法家绍刚的眼中,学术和书法是紧密相联的。绍刚说,作为蒋维崧先生的弟子,他在治学、书法、篆刻方面深受先生的影响。在他看来,书法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写出自己的特色,正如蒋维崧
叔在古代非长辈最早只是一种仅次于“箭”“戈”的武器□绍义
作者:刘绍义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叔”字:“父亲的弟弟或称呼跟父亲辈份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但在古代,“叔”字丝毫没有叔意,没有一点长辈的意思。 “叔”字最早只是一种武器,一种仅次于“箭”“戈”的战争武器。这一点我们从甲骨文的字形中也能看得出来,“叔”字左边是个“箭头”,下面系着“绳索”,像戈射之缴,中
岁首节气景象:春雨惊春清谷天绍本
作者:暂无 来源:石家庄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节气并不等于节日。虽然它们在全年生活当中都算个节点,但节日是用来庆祝和纪念的,而节气则是用来标识和照做的。当然也有赶巧到一块儿的,如岁首里的清明;也有被形容成的,如岁尾里的冬至,说是“冬至大如年
拔节旺长声声里:“夏满芒夏暑相连”绍本
作者:暂无 来源:石家庄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读孙犁小说,很为作家给主人公的命名艺术所惊叹。比如《风云初记》里子午镇上那个小做活儿的,叫芒种;《铁木前传》里那个伶俐狡黠的黎家小姨子,叫小满;原来都是百姓大众所熟稔的夏日节气的称谓,正符合他们青春年少的秉性模样。 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中,过完了春日里的那六个,“谷雨”之后,便迎来了夏三月。这夏三
自家门前品大戏读靓变河北师范大学教授绍本
作者:暂无 来源:石家庄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33集大型电视剧《家在南三条》播出以来,让观众实实在在地领略了一番庄上风情,不时出现的熟悉街道和建筑,无疑增加了品读大戏的亲切感和现场感,但更为要紧的,还是这部写实电视剧所唤起的对转型期的城市
大地丰收的“智慧锦囊”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绍银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科技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绍银,男,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多年来,绍银始终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开拓进取,献身农业,为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新技术推广及科教兴农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主持推广的水稻“旱抛再
古代的“青庐”原来是指新婚洞房文/安徽绍义
作者:暂无 来源:西北信息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萧玉田绘画《孔雀东南飞》,有句曰“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在古代,结婚用的婚房不叫“洞房”,而称“青庐”。 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曹操与袁绍年轻的时候,非常要好,经常出去“侠游”,这样就免不了做一些恶作剧的事情,有时还会偷鸡摸狗。有一天他俩见一对新人结婚,便偷偷地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