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为谁妩媚?
-
作者:程章灿 来源:江苏政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与自然 自然山水 谢灵运 后现代 自然之美 唐太宗 审美能力 人类 欣赏
-
描述:初见《我见青山多妩媚》一书,便被它的书名吸引住了。妩媚本来是形容人的。唐代作家宋璟在《梅花赋》中,称赞卓文君美丽妩媚;唐太宗也曾经对人说过:我见魏徵常妩媚。以审美的眼光看人,则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其妩媚之处。推而广之,但凡有爱美之心,有审美之眼,则山
-
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诗话
-
作者:葛德均 来源: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节日 诗话 中华民族 历史进程 古代诗歌 《元日》 桃 王安石
-
描述: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传统节日,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长河,注入潺潺不尽的源头活水,构成别具风味的节日诗篇.
-
释“强梁”
-
作者:罗红昌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强梁 老子注 古汉语 来母 说文 本义 王安石 引伸 朱谦之 道德经
-
描述:母,二母读音异;郑张尚芳拟音,“梁”为*ra,“勍”为*gra,二声母有单复辅音之别。二、“梁”为“屋梁”,此说始见于王安石。容肇祖《王安石老子注辑本》:“《字说》曰:屋梁两端,乘实如之。所谓强梁
-
一块玉牌中的民俗文化
-
作者:尹钊 刁海军 张继超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王安石 鉴赏价值 玉器 收藏 艺术品 座右铭 审美 变迁 材质
-
描述:不论朝代怎样变迁,玉制品的凝重,玉材质的通灵,始终是人们审美追随的对象。君子比德于玉几乎成为历代中国人修生养性的座右铭,也由于玉器集艺术和财富于一体,因而它也是极具收藏和鉴赏价值的艺术品。
-
名人造字拾趣
-
作者:暂无 来源:青苹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则天 王安石 使用过程 汉字 劳动人民 刘半农 专家学者 唐代 第三人称代词 文学家
-
描述:我国的汉字,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并由专家学者经过整理、定型而通用的。但也有少数的汉字,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由历代名人创造而成的。●宗秦客造"曌"字"曌"字是唐代武则天的名字,但并不是武则天所造。相传"曌"
-
沈柔坚与出版情缘
-
作者:陈炳 来源:出版史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柔坚 辞海 辞书出版 王安石 中国美术 主编 修订者 伍蠡甫 上海市 意见
-
描述: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前身是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诞生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回忆起众多与《辞海》相关的风流人物,首先写出在十年前逝世的一位风流人物沈柔坚。
-
“一水间”的“间”该读第几声?
-
作者:章承董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间” 《泊船瓜洲》 小学语文教材 教学参考书 代表作 王安石 四声 教师
-
描述:《泊船瓜洲》是北宋王安石的代表作,多种小学语文教材均将它选入。然而经常有教师反映,不知道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
-
给梅花的一封信
-
作者:暂无 来源: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王安石 教育 凋零 开放 寒冷 咏梅诗 成就 坚持 我国古代
-
描述:美丽的梅花:你好!我非常敬佩你,每当百花凋零时,而你却独自开放,你是那么的坚强,那么勇敢。你不怕冬天的寒冷,为人们在冬天送上一份清香,每当我看到你就想起了妈妈教育我的一句
-
课程改革:呼唤教学理性的回归
-
作者:陆安 来源:教育情报参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学理性 回归 课堂教学 中华民族 耐人寻味 王安石 教师
-
描述: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不少教师牢牢地树立了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不懈努力的意向,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本轮课程改革的困难
-
古代诗人咏自然之二:鸡犬桑麻
-
作者:莫砺锋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诗人 王安石 人与自然 王维 中华文化 田园生活 理想环境 中华民族 休养生息 自然和谐
-
描述:的豪门园林不同,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