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及其对国有企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
作者:赵霞 来源:职业·中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有企业人才培训也要首先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从根本上重视人才,把人才放在一个战略核心的位置,谋为人才先,才能做好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 二、古之取士,皆本与学校——培养人才要重视教育 王安石认为,人的先天禀赋不能直接决定人的才能大小,后天的学习才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王安石曾举出江西金溪县农村一个超常儿童方仲永泯然众人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认为一个人的才智与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受之天”与“受之人”两方面。王安石认为解决人才培养之问题,要抓源头,即抓学校教育。认为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而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根本途径。他说,古之取士,皆本与学校,不兴学校而想得到人才,那是缘木求鱼。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予以整顿。对于我们国有企业,则要重视企业员工的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职工培训,把职工看成是蓄电池而不是干电池,重视人力资源的投资和持续开发,强调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以求知识得到共享,职工素质得以持续提高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
作者:徐岸慧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提问 学生思维 教师 语文教学 班主任 陆九渊 课堂气氛 提问技巧 引导 语文课堂
-
描述:每次开班主任会的时候,抬头见墙上一匾,总会温习一番。那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的一段话:"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反复思量,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疑问、教师的引导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不止于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提问
-
浅谈南唐两宋词的“闲愁”主题
-
作者:张众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延巳 宋词 南唐 闲愁词 浣溪沙 伤春 辛弃疾 主题 李清照 晏殊
-
描述:草,满城风
-
浅谈曾巩散文的艺术特色
-
作者:刘宇宁 来源:抚州地方史志通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浅谈曾巩散文的艺术特色
-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品味问题
-
作者:李忠敏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朗读法 语言 文本 陆九渊 语文教学 乡愁 作者 情感 济南
-
描述:宋代大儒陆九渊曾说过:"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其所说的"涵咏工夫"即是对语言的品味。我们都知道文本其实就是语言的艺术,好的文本中的一字、一句都值得我们反复咀嚼,深入品味。在此方面,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呢?一、朗读法
-
浅谈汤显祖“唯情说”的美学意蕴
-
作者:薛明星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理 真 幻 意趣
-
描述: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浅谈诗词创作中的“偷语”
-
作者:傅乃芹 傅炳熙 来源:写作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词创作 化用 诗歌创作 唐代 唐诗三百首 艺术再创造 王安石 晏几道 刘禹锡 表达
-
描述:来表达自己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意境等。其常见的形式有
-
浅谈中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
-
作者:周荣基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批改 学生习作 中学生作文 教师 布局谋篇 修改 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 作文教学 唐代诗人
-
描述:个写文章不是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几易其稿?由此可见,作文写得好与坏,关键取决于其修改的
-
浅谈孔子“仁”学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
作者:王明凤 来源:新课程(教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仁学 欲复周礼 生产力发展 经历 轻天重民
-
描述:本文从孔子欲复周礼、生产力的发展及劳动者自身价值的提高、孔子的出身和经历、"轻天重民"思想四方面论述了孔子"仁"学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对研究孔子"仁"学思想很有帮助。
-
「政见自政见,而人格自人格」-浅谈王安石性格
-
作者:邱琼慧 来源:国文教学论文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政见自政见,而人格自人格」-浅谈王安石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