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纺织原料综合解决方案商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纺织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吴会俊工作照
开栏语:走过了4个春秋,第五届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站在了回眸与展望的节点上。过去的4年中,有哪些点滴值得铭记?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尤其是对于一个刚萌生的展会,参展商又是出于一种怎样的初衷去追随?在传统的理念中,5年是一个轮回,对第五届,直至第六届、第N届展会,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期待?本
-
新的综合与创造:宋代文化的整体扫描
-
作者:余悦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文化 新的综合 农耕文化 古文运动 封建社会后期 宋代书院 城市文化 游牧文化 宋代教育 王安石
-
描述:新的综合与创造:宋代文化的整体扫描余悦1.任何一个有活力的民族,只有时时反思自己的文化传统,才能认识自我,超越传统,从传统中找寻面向未来的力量,昂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跌宕起伏
-
中国古代文学(下)综合练习题贰
-
作者:张大安 来源:当代电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艺术特色 综合练习 李清照 欧阳修 思想内容 王安石 黄庭坚 周邦彦 范成大
-
描述:C.唐来派 D.桐城派 4)《明妃曲》一诗的作者是(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杨万里 D.范成大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选自( )的《浣溪纱》一词。 A.秦观 B.柳永 C.李清照 D.晏殊 6)《游金山寺》一诗的作者是( )。 A.王安石 B.黄庭坚 C.苏轼 D.文天祥 7)王禹(?)是( )时期的代表诗人。
-
罗会武的“神人”生活
-
作者:许小轩 黄福平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 南丰 南丰 面具 面具 祭祀仪式 祭祀仪式 永乐年间 永乐年间 国家级 国家级 表演 表演 江西 江西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技艺 技艺
-
描述:傩舞是古代"傩祭"仪式中跳的舞蹈,傩祭源于史前社会的图腾崇拜,在商代形成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到了周朝时叫作"傩"。在漫长的二千多年中,"傩"寄托着人们趋吉避凶、祈福禳灾的美好愿望,活跃于神州大地,在岁月中与时代交织,与艺术结合,传承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民间舞蹈的活化石"。
-
我在北方昆曲的早期生活(续)
-
作者:王鹏云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早期生活 昆曲 火彩 《游园惊梦》 杜丽娘 观众 天津劝业场 河北农村 《牡丹亭》 《九江口》
-
描述:我在北方昆曲的早期生活(续)王鹏云口述李梅整理四、基顺合的"火彩"'戏好除了演员之外,还要特别提到的是,在"基顺合"班里还有一个叫于春的。他是"七包箱",专管演戏的桌、椅、垫、道具、彩匣。他的火彩撒
-
临川一中课余生活缤纷多彩
-
作者:饶礼喜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临川讯 近日,临川一中团委、学生会组织等十多个学生社团进行了一年一度的招新活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有近千人次报名加入了社团。
多年来,该校的学生社团利用周末及课外活动时间有序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已成为学校第二课堂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发挥培养个性特长、开发潜能、展现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是丰富校
-
设计·生活:张达利
-
作者:张达利 来源:山东美术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平面设计 作品集 中国 现代
-
描述:设计·生活:张达利
-
有一种绿色生活叫“悦达”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以生产东风悦达起亚汽车而驰名海内外的江苏悦达集团,在进军现代农业产业领域再添新亮点,旗下盐城悦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8年来坚持科技兴业,以肉禽冷链为主导产业的“悦达”农副产品在国内市场声誉鹊起,成为家乐福中国区域农产品指定供应商,产品畅销华东地区100多家家乐福商超及1000多家新合作农超。 跻身成
-
我的退休生活——白云黄鹤夕阳红
-
作者:暂无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对于老年人而言,潇洒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心境。人到老年更应潇洒。
退休了,好比人生告一段落,身后抛下一条曲曲折折的生命线。无论它怎样曲折,九曲十八弯的河总是要入海的,早晚都有这一天。我只是普通的退休工人,没有显赫地位,自然不会有什么失落和遗憾。
老了怎么样,我觉得挺好的。有老伴健在,有
-
绝世奇才王安石的另类生活
-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史上不乏名人,北宋名人更是扎堆的出。宋朝的宰相王安石是个不修边幅的人,他有时忙着看公文,上朝时来不及吃早点,便拿了面饼坐在上朝的车中去吃,以致弄得满身都是面屑。
王安石也不讲究卫生,他不太喜欢洗脸,也不常换衣服,因此,有时衣服上竟生了虱子。有一次,王安石和另一位大臣禹玉因事一同去见皇帝,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