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4)
报纸(212)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9)
地方文献 (27)
地方风物 (13)
才乡教育 (3)
非遗保护 (3)
文化溯源 (3)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86)
2013(37)
2012(39)
2010(37)
2009(25)
2007(18)
2006(22)
2005(9)
2002(10)
2000(7)
按来源分组
平顶山师专学报(2)
中外管理(1)
科技中国(1)
大舞台(1)
史学史研究(1)
青年文学家(1)
祖国(建设版)(1)
名作欣赏(1)
科学中国人(1)
中国出版(1)
培养创新能力应是高等教育的重点——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作者:张亚  来源:平顶山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 
描述:信息时代的来临 ,素质教育的推行 ,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能力 ,而且也能够具有创新能力
求实创新,博大精深--杨向奎先生治学的开拓进取精神
作者:徐鸿修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向奎  《左传》  《周礼》  两重证据法  三重证据法 
描述:的“两重证据法” ,取得高水平的成果 ,并根据亲历凉山彝族考察进而掌握了以文化人类学资料印证古代史的“三重证据法”。求实创新的不懈探索 ,博大精深的学术成果 ,使杨向奎先生巍巍然成为一代史学大家。
弘扬蔡伦科技创新伟业应是国家行为及相关建议
作者:姚守拙  来源:前进论坛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技创新精神  国家行为  蔡伦  人类文明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造纸术  科技发明  湖南省  纪念馆 
描述:弘扬蔡伦科技创新伟业应是国家行为及相关建议
先秦礼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评《晚周礼的文质论》
作者:姚才刚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晚周礼的文质论》  人文学科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秩序意识  礼仪规范  中国 
描述:先秦礼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评《晚周礼的文质论》
三大城际交通规划通过审议这更应是一种制度创新的开始
作者:暂无 来源:领导决策信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制度创新  城际交通  城际轨道交通  长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旅客运输需求  环境保护型  京津冀地区  资源节约型  一体化进程 
描述:三大城际交通规划通过审议这更应是一种制度创新的开始
中国建筑的自主创新--中国建筑师应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
作者:郑时龄  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2010世博会  建筑  自主创新 
描述:的契机,在培育让中国建筑师施展能力的土壤和环境之外,中国建筑师更应努力选取,自主创新.
农机质检机构应是农机创新配套体系的主体
作者:胡严  来源:农机试验与推广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机质检机构  农机创新配套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 
描述:最近江泽民主席在技术创新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技术创新体系已形成,还应建立技术创新配套体系。”本文就此问题谈谈在农机方面的一点体会和看法。一、农机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技术创新配套体系科技成果要实现产业化,需要通过试制、试验和新产品鉴定等主要环节,也就是?..
创新之源:武汉黄鹤科技园发展纪实(之三)
作者:李平  来源:民主与法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技园  黄鹤楼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合作协议  科研领域  创新能力  高等院校 
描述:不求所有,只求所用,1+12 2007年11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与黄鹤楼科技园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科研力量雄厚的高等院校与创新能力强劲的黄鹤楼科技园在科研领域正式牵手,展开多领域、深层次
创新与实效的追求——吴照云教授《管理学》(第五版)评述
作者:黄速建  来源:当代财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管理学》  社会经济发展  边缘学科  理论与实践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管理过程  近代史 
描述:管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原理,是人类近代史上发展最迅速、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为重大和深远的学科之一。《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同时又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要教好、学好这门课程,没有一本好的教材是不行的。
求实创新 博大精深——杨向奎先生治学的开拓进取精神
作者:徐鸿修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向奎  《左传》  《周礼》  两重证据法  三重证据法 
描述:,并根据亲历凉山彝族考察进而掌握了以文化人类学资料印证古代史的“三重证据法”。求实创新的不懈探索,博大精深的学术成果,使杨向奎先生巍巍然成为一代史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