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洞宗史上阙失的一环:以金朝石刻史料为中心的探讨
-
作者:李辉 冯国栋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朝 金朝 曹洞宗 曹洞宗 青州辩 青州辩 大明宝 大明宝 王山体 王山体 惠才 惠才
-
描述:承事迹,以补禅史之阙。
-
相山铀矿田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
作者:吴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相山铀矿田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探讨 成矿模式
-
描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等几个方面,对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做了探讨,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矿田内围岩蚀变种类繁多,并相互叠加,但仍可显示其分带性,从矿体到围岩可依次划分为5个带,分别为矿化
-
志丹马头山真身坐化彩绘泥塑制作材料及工艺探讨
-
作者:杨秋颖 来源:文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头山 彩绘 彩塑 泥塑 分析结果 制作工艺 颜料 胎体 次生粘土矿物 有机质
-
描述:志丹县马头山,位于陕北志丹县东南约40公里处,曾是陕北著名道观真武庙的所在地。备受关注的真身坐化泥塑(图1),就是在马头山一处非常隐秘险峻的天然石龛下被发现的。这在我国古代传统彩绘泥塑类文物中尚属
-
相山铀矿田6122矿床凝灰岩铀矿石成因探讨
-
作者:蒋振频 薛振华 董永杰 周万蓬 喻建发 胡荣泉 张柳贵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凝灰岩 凝灰岩 绿泥石 绿泥石 铀矿床 铀矿床 铀矿石 铀矿石
-
描述:云母等粘土矿物,它们使铀酰络离子稳定性、溶解度降低而解体,使铀还原沉淀并被绿泥石、水云母等吸附.
-
江西相山潜火山岩中淬冷包体的发现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
作者:范洪海 王德滋 刘昌实 赵连泽 沈渭洲 凌洪飞 段芸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因机制 成因机制 淬冷包体 淬冷包体 潜火山岩 潜火山岩 江西相山 江西相山
-
描述:稀土元素曲线和不相容元素蛛网图的形态非常相似.因此,相山潜火山岩岩墙中的闪长质岩石包体是不同成分、不同温度的岩浆经对流及不均一岩浆混合作用而形成,在成因类型上属淬冷包体.
-
相山及邻区七个火山盆地火山岩岩性特征及成因探讨
-
作者:徐海江 赖绍聪 来源:现代地质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火山碎屑熔岩 火山碎屑熔岩 岩性特征 岩性特征 岩石成因 岩石成因 相山及邻区 相山及邻区 江西 江西
-
描述:是熔离成因,而是由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火山碎屑熔岩中的斜长石牌号变化大,钾长石主要是低透长石,表明岩石的形成具有高温特征。不同岩石相的矿物中的熔融包裹体有明显的形态标型。碎眉熔岩中的石英碎斑结构,主要是高温热炸裂成因的。7个火山盆地中的主体岩石可划分两大类:相山、玉华山和礼陂火山盆地的主体岩石是火山碎屑熔岩;高家、林家、谙源和谭港火山盆地的主体岩石是弱熔结凝灰岩。
-
相山西部河元背地区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方向探讨
-
作者:胡茂梅 邵飞 张鸿 何晓梅 高玉芝 肖光禄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河元背地区 河元背地区 苦命山小陂断裂带 苦命山小陂断裂带 南北向矿带 南北向矿带 深部找矿方向 深部找矿方向
-
描述:矿带,提出了南北向构造控矿模式。利用地质勘查及矿山开采资料,结合潜力评价、铀矿普查找矿勘查成果,重点阐述了区内控矿因素,特别是南北向断裂带的控矿作用,总结控矿规律,探讨其深部找矿方向。
-
相山铀矿田矿区E级GPS控制网投影变形的探讨
-
作者:刘杨 周世健 朱煜峰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GPS GPS 投影变形 投影变形 长度变形 长度变形 尺度强制约束 尺度强制约束
-
描述:矿区GPS控制网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经过了高斯投影必定产生高斯投影变形和高程面归算变形。基于相山铀矿田的GPS网建网工程实例,结合矿区施工控制网的高斯投影变形理论和矿区施工测量的特点,分析其原因及变形程度,对其边长改化具体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佳方法对其变换,达到提高矿区平面控制网精度的目的。
-
江西相山铀矿床蚀变分带研究现状以及解决方法探讨
-
作者:刘国奇 牛宝琪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山铀矿田 相山铀矿田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 电子探针 电子探针
-
描述:相山铀矿田围岩蚀变中如何确定蚀变矿物组合和选择合适矿物进行测定蚀变年龄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难度。电子探针分析和显微镜下鉴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可以准确决定矿物的成分和组合,用Ar-Ar测年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蚀变年龄。通过对蚀变空间分带规律的研究工作可以很好地指导深部找矿作用,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
相山矿田斑岩型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
作者:邵飞 范衡 夏菲 邹茂卿 潘家永 何丹丹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 C C O同位素 O同位素 斑岩型铀矿床 斑岩型铀矿床 成矿机制 成矿机制 相山矿田 相山矿田
-
描述:中受到高度分馏的结晶作用,成矿物质铀与高场强元素优先富集于最晚期岩浆热液中,为铀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岩浆热液与岩石相互作用形成了广泛的矿前期蚀变,也促成了其演化为富含F,Cl,CO2等挥发分的成矿流体,矿石中HREE,Pb,Zn,Mo的高度富集,说明成矿温度大致为200~250℃。C,O同位素特征预示了幔源物质参与了铀成矿作用,CO2脱气作用是成矿物质卸载的机制之一,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及斑岩侵位正前方、正上方构造破碎带、不同岩性界面是矿质卸载的有利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