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94)
报纸(665)
学位论文(184)
图书(146)
会议论文(3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471)
地方文献 (27)
宗教集要 (12)
才乡教育 (7)
文化溯源 (5)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3(457)
2011(529)
2010(509)
2008(397)
2003(252)
2002(226)
2001(222)
1995(225)
1979(36)
1957(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51)
文学遗产(34)
青少年书法(8)
殷都学刊(7)
中华书局(2)
书法丛刊(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读写算(小学中高年级版)(1)
珠江商报(1)
中国医疗保险(1)
烟云过眼(节选)
作者:卞毓方  来源:同学少年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乘飞机  节选  文学作品  王安石  飞来峰  阳光  浏览  庄子  爬高  下界 
描述:天之云,抟扶摇而
“中国玩具与世界智慧”系列 旋转的影像:走马灯
作者:樊瀛  来源:小学生导刊(高年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旋转  影像  燃气轮机  民俗文化  喷气式飞机  中国玩具  世界  照明灯具  铁丝  王安石 
描述:你见过走马灯吗?它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玩具和照明灯具。现在,人们经常用走马灯来比喻来往穿梭不停的事物。传统的民俗文化古时候,老百姓为了丰富生活,形成一些固定而文明的
“绿”出思念
作者:欧阳水秀  来源:小学语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  思念  《泊船瓜洲》  写诗  王安石  江南  诗人  同学 
描述:师:《泊船瓜洲》诗中有这样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请同学们读读这句。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因为一个字选得是否恰当往往会影响整首的成功与否。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北宋诗人
鹿旁边是獐,獐旁边是鹿:模糊思考法
作者:崔华芳  来源:家教世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糊思维  思考  旁边  王安石  王僧虔  歧义  回答  谐音  苏东坡  纪晓岚 
描述:哪是鹿?哪是獐?有人用一只大木笼,装了一只鹿,一只獐,送给王元泽的父亲王安石。那时王元泽还是个小孩子。送东西的人问王元泽:你看,这笼子里哪是鹿?哪是獐?
深入 深思 慎取:从《游褒祥山记》想到调查研究
作者:叶介甫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唯物主义思想  工作者  王安石  专业调查  统战理论  文学家  辩证法 
描述:为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政治家,
好诗充饥又治病
作者:侯守斌  来源:少年读者(学语文小学1-2年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人  治病  “吃”  早餐  杨万里  王安石  唐诗  绝句 
描述:好诗可以“吃”,历代“吃”的人还真有呢!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年迈时就曾把当“早餐”“吃”,瞧:“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他居然把王半山(王安石)的当成
解放思想必须克服祖宗崇拜
作者:暂无 来源:共产党员(沈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解放思想  祖宗  崇拜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温家宝总理  记者访问  王安石 
描述:《同舟共进》刊登杨天石的文章认为,解放思想必须克服祖宗崇拜。文章说,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接受中外记者访问,谈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必须解放思想时,提到王安石的“三
《游褒禅山记》中的“华”究读何音
作者:杨一成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华山  游记散文  王安石  集体备课  读音错误  理趣  句子  写法  见解 
描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文是一篇理趣盎然的游记散文,集体备课时,大家对其内容和写法见解一致,但对文中华的读音却莫衷一是。文中出现华字的句子集中在第一段,共有三处: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距其院东五里
一篇打动人心的诗论:读李元洛先生《“六朝旧事随流水”》
作者:耕晨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朝  诗论  以史为鉴  王安石  人心  流水  文章  金陵  古典诗歌  作者 
描述:刊于《中华诗词》2008年5月份的《六朝旧事随流水》一文,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中这一名句说开去,旁征博引,谈古论今,让人读后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文学和历
乱谈菊花
作者:暂无 来源:家教世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野菊花  王安石  城市  宋代  市花  冰糖  马蹄粉  同学  摆渡  苏东坡 
描述:同学们,大家好!又到了秋高气爽的金色季节了。你发现了么?在马路的绿化带、小区的花草区、公园里甚至你家的阳台上,都少不了一种花的身影——对了,它就是菊花。为什么菊花种植在我国那么普及?为什么它深得那么多人的喜爱?关于菊花,你又知道多少趣事、多少诗章呢?现在,我们就和摆渡、丫丫一起去了解菊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