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关联理论看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以《牡丹亭》典故英译为例
作者:潘晓璐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典故  文化缺省  翻译补偿  牡丹亭 
描述:。本论文的目的如下:一、运用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描述文化缺省和翻译补偿现象,并寻找翻译补偿的策略。二、以《牡丹亭》的三个英译本为例(分别译自白芝、汪榕培和张光前),深入探索典故翻译的策略,对比分析
从「冯小青热」看「牡丹亭效应」─昆剧折子戏〈题曲〉的多重阅读
作者:谢俐莹  来源:东吴中文研究集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曲  小青  疗妒羹  牡丹亭  杜丽娘 
描述:从「冯小青热」看「牡丹亭效应」─昆剧折子戏〈题曲〉的多重阅读
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曲”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作者:房春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诗歌语言  文体选择  牡丹亭  英译本 
描述: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曲”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世间只有情难诉-浅析《牡丹亭》之于明清文人传奇的情感关涉
作者:梁波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  情死  牡丹窠臼 
描述:世间只有情难诉-浅析《牡丹亭》之于明清文人传奇的情感关涉
传奇“牡丹亭”和话本“杜丽娘记”---釜底治曲记之三
作者:谭正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话本  传奇  汤显祖 
描述:汤显祖的“玉茗四梦”、向来都知道“紫义记”出唐人蒋防
难煞《牡丹亭》:从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说起
作者:朱为总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白先勇  世纪初  昆曲  中国昆剧  寻梦  艺术品位  演出 
描述:世纪初的中国昆剧舞台,如果要论最具有新闻聚焦和时尚意味的事,我想当属由白先勇、汪世瑜等两岸三地学人和艺术家联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了。因为工作之便,我曾先后多次观看了由白先勇担任制作人、汪世瑜担任
湯显祖《牡丹亭》思想倾向试探——兼谈《牡丹亭》评论中的问题
作者:程学颐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封建礼教  思想倾向  封建秩序  爱情理想  封建社会  柳梦梅  封建婚姻  婚姻自主 
描述:也有所影响,长期来被評論家们目为优秀杰作之一。封建的、資产阶級的評論家,带着极深的阶級偏见,从其本阶級的利益出发,抓住了作者創作宣言中的“情”,大做文
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台、美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
作者:费泳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度创作  杜丽娘  汤显祖  舞台  演员表演  昆曲艺术  中国昆剧  牡丹亭  观众  柳梦梅 
描述:牡丹亭》已流传四百余年了,是昆剧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目。自明代万历年间至今,几乎成了中国昆剧的发展缩影。杜丽娘这个“天下第一有情人”的艺术形象,不但给了传统社会的男女青年以极大的精神慰藉
牡丹亭》与《哈姆莱特》之魂形象探析
作者:刘昶 李玉婧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柳梦梅  柳梦梅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至情  至情  至仇  至仇 
描述:汤显祖与哈姆莱特是同时代中西戏剧领域的大家,《牡丹亭》和《哈姆莱特》是他们的重要剧作。作品中都出现了魂,虽一个是为爱情的美女魂,一个是为政治的先王魂,但他们都由作品中主人公心灵深处而化。如果说杜丽娘
青春版《牡丹亭》:不仅仅是青春
作者:黄小驹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中国艺术  昆曲  研究院  传统文化  演员  江苏省  青年学生  观众  研究员 
描述:自2004年4月在台北首演以来,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经演出了66场(其中2/3的演出在大学校园进行),直接观众近10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日前,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京召开专家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