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目的论理论下的《牡丹亭》两译本的文化负载词对比分析
作者:缑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目的论  牡丹亭  文化翻译  比较研究 
描述:之与汪榕培教授的《牡丹亭》的两部英文全译本进行文化层次上的比较分析,深入研究了译者的翻译目的如何影响译者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取得怎样的效果。研究表明:文化翻译是一种译者目的为主导的的跨文化交际
从对《牡丹亭》中“初出自语”的语类结构潜势分析看语类中的必
作者:康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初出自语  语类结构潜势 
描述:主要途径时,在语类结构潜势中的必要成分标志了此类语篇必须包含的意义成分。换句话说,一定语类结构潜势中的必要成分表达了由其描述语类所处的语境配置决定的必要意义。 本文作者对修改的哈桑理论中关于语类中语篇的必要成分与其语篇表现(由语类结构潜势中的必要成分标识)的关系的说法产生质疑,认为除了语篇中的必要成分,应该还有其它语言特征或成分能够担当表达某特定语类中的语篇的必要意义的作用。为了证明作者的想法,作者本人设计了本论文中的研究项目。 在本论文的研究项目中,作者选择了一种对形式要求较高但又不缺乏一定的意义要求的语类研究对象--《牡丹亭》中人物的初出自语。在意义群体层次上的定量分析表明,在本文中涉及的六个语类及次语类的结构潜势中并不是所有的潜势都包含有必要成分,而且有时单纯的必要成分并不能说明其所处语类的意义特征。在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必要成分、可选成分、必要语言形式、可选语言形式及其出现的频率等语言特征中的一项或几项共同配合才能描述出特定语境配置中语类的必要意义。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项目,我们能够得出结论—在一定语境配置中的语类语篇的必要意义不一定只通过语篇的必要意义成分来表达,在有些情况下其它一些和诸如可选成分,可选与必选语言形式的运用也可以表达语类的必要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进一步涉及了特定语类语篇的必要意义与其语篇表现之间的关系,并且对教学及翻译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同时,本论文从语篇结构的意义上为汤学研究及对《牡丹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在结论部分本文作者将对整个文章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数据统计和发现加以总结并对本论文的统计及科研过程中的偏差及不科学的部分进行回顾。由于作者的学术水平及洞察能力有限,本论文还有不足之处值得推敲与改进。
闺阁风情至情丽人:《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审美分析
作者:袁学群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杜丽娘  审美分析  风情  人物  至情  《西厢记》  中国戏曲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曲的经典之作,自汤显祖创作之后就南北传唱,时人有其令<两厢记>色减之说.近几年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又引起了大家对昆曲欣赏的热潮.<牡丹亭>中杜柳两人的情让人感叹,使无数少男少女心旌荡漾.他们两人的爱情至今传唱,杜丽娘的形象更是打动了万千人的心.
闺阁风情至情丽人——《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审美分析
作者:袁学群  来源:群文天地·百家讲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显祖在其《牡丹亭》开篇的题词中就大赞杜丽娘的多情。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此是情之至。杜丽娘在其眼中是多情的代表,是情的极致。更何况是梦中的情,一面之缘。这梦中之情何以成为至情了呢? 杜丽娘的情首先表现她对情的领悟上。她年芳二八,但已经懂得男女之间的款款深情。在闺塾中,丽娘早已经将《诗经》中的关雎领会了大意,她心里已经知道男子追求女子,男女之间那种深情。在她看来这种情感是崇高的,是美的,是人应该献身的。这是一个女子对爱的最高期许,每个女子的心中都有着一个梦,都想轰轰烈烈爱一回,把自己的热情全部燃烧,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奉献。她内心渴望着有一个将自己情感寄托的对象,她渴望自己能够被爱自己能够去爱。特别是在明朝末年,王阳明的心学成为统治思想,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极大地禁锢了人的真实性情,还否定了人的爱欲。杜丽娘作为一个年轻聪慧的女子,又生长在一个官员的家庭,家教非常严,她心里应该是压抑的,但是这种压抑只是一种潜抑,她内心虽然向往爱情但是这种向往并不是明显的,不是一种外向的显露,而是一种深藏于心的梦。她的梦承载于那些古代的文学诗歌中,她懂得那些情的美好。这对情的领悟体现的就是她的多情。 其次,杜丽娘的多情体现在对景色的善感上。她心里有着潜抑的欲望,有着深情的因子,不仅如此她对自然也有着深情。在她的眼中,花草都是有生命的。花开花谢,她的心里都是会震颤的,她欣赏花的美,可怜美丽的花无人欣赏自开自落,她多情地把自己比作花,把花比作自己。自己和花有着一样的美丽,正如院子的花无人赏,自己也没有人来爱,没人懂得自己的情。她在游园时不由发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叹息,叹息自己无人欣赏,跟这院内景色一般,自身自灭。这时候她心中潜抑的情在满园春色的诱导下显露出来了。“吾今年已二八,未遇到折桂之夫”“可惜妾颜色如花,命如一叶乎”,她知道张生崔莺莺的故事,她羡慕向往,可是无处可以发泄。杜丽娘是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她虽多愁善感却不是林黛玉式的幽怨。她有闺阁的幽怨,但是又有大家闺秀的含蓄。 杜丽娘的情无法排遣.于是在梦中她放开了自己,让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情的第三个表现。一般女子若是伤春,也就是心里幽怨罢了,哪得在梦中梦见自己的情郎。而她在梦中与一个男子相见,完全不知对方姓名,只是一霎那身心都投入了进去,她的情不再抽象而是有了具体的形象,一个俊妍的男子,一个有文采的男子。她在梦中尝试了张生和崔莺莺的偷欢,在梦中实现了她的情欲。她多情至于成梦,柳梦梅被她牵引至梦,情一起却不可收拾。梦醒了,她的心已经完全被梦中的情所攫获了,她发现了她生命中缺少的就是情就是爱,就是那种自发的感情。她再次游园希望把梦寻,可惜怎么都没有看到梦中的男子。 在寻梦不得后,杜丽娘的心死了,生的快乐已经没有意义。在这个层次上,《牡丹亭》反映了心学左派昂扬个性、性情的观点。杜丽娘因寻情不得,心中抑郁,了无生趣,日渐消瘦,杜丽娘感觉到自己生命的气息日弱,颜色也开始变化,于是为自己留下了最后的自画像,但心中还是不忘那梦中的柳郎。思君不得见,终于心意倦,但情不可收,爱不能忘记,恋色不得自拔。为梦中之情最终由生至死。梦中之情,人竟然可以为之而死,这情早已超越了生命。但是这仅仅只是梦中之情。这情的至更体现在杜丽娘的复活上。三年后,柳梦梅宿在梅花观,拾到杜丽娘的画像。他也没有忘记梦中之人,杜丽娘三年对他念念不忘。但此时她已经做亡魂三年了。她与他重逢在道观,两者还是充满深情,爱情缱绻,她愿意为了跟他在人间相守复活。但这些经过中,她只是幻想自己的夫婿是折桂之人,梦中之情也就是一梦而已,只是梦中听到了柳梦梅倾诉他的情怀,在道观中,也只是看到其准备考试而已。她没有为他的出生地位而有过其他想法,她一直为爱义无反顾着。在她是鬼的时候,她才更进一步接触他,但是死是不是梦的另一种形态呢?直到她确定他对自己的真情她才愿意复活。这次的情是双方的情,不是梦中的盟誓,而是柳梦梅本人对她的承诺,于是为了这情,她复活了。这才是至情的所在。 至情不仅是杜丽娘一人的春情,也是柳梦梅的真情。但是杜丽娘这种由春情到真情、由梦到实的爱,由生到死再到生的爱才是极致的情。没人可以做到为情而生而死,这情不仅仅是深情,也是真情和爱情。 杜丽娘虽然为情而生而死,但是杜丽娘始终是一个大家闺秀,她的情也是一种闺阁的风情。她文雅、高贵、贞洁。虽然她与柳梦梅幽会,但是这却是在梦里,在她死的时候。在明媒正娶前,她一直保持着处子之身。她虽然懂得情,但是却克制地恰到好处。她是美的,但是从来不滥用这种美,她是真的,因为她展现了自己的心性。 杜丽娘的美,美在她的外表也美在她的内心。她年方二八,正值青春好韶光,有着美丽的青春和美丽的容颜,在菱花自照时“你道脆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这一方面表示了自己的青春之美,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一个少女纯洁可爱之美。在惊梦一段中,柳梦梅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她有着男子爱慕的姿容,但也因为她的多情他才喜欢。下文他接着唱:“在幽闺自怜。”他喜欢她的娇羞,喜欢她的多情。这些都体现了杜丽娘的性情之美。在闺塾中,杜丽娘不仅自己能够精通诗经等文章,自己也将《西厢记》等书看遍,这些体现了她的聪慧,体现了她的知性美。当春香由于贪玩捉弄先生而将要受惩罚之时,她先教训自己的、r环,从而避免了春香遭遇真的处罚。这体现了她的机智和聪慧,体现了她心灵在禁锢中的灵性。同时她也是一个有着庄重仪表的大家闺秀。她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比春香老成,她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陈最良来她家教书的时候,她就想替师母做一双鞋来表示敬意和关心。她不跟春香胡闹,她帮着春香圆场。她是一个精通很多方面的女子,书画、手工都不错。话剧话说,她基本上具备了作为一个夫人应该具备的要有。但是她的心灵还是活的,自由的,她知道家里后院还有个大花园时,她也忍不住要问春香,希望一起耍,这体现了她的率真美。她对柳梦梅的情深以至于有生到死再到生的过程表现了杜丽娘对爱情的坚贞,这最集中地表现了她的心灵美。 至真是强调杜丽娘是按照自己本心行事的人。杜丽娘是一个性情中人,没有欺骗自己的感情,也不愿意隐藏自己的情感,而是敢于追求。虽然她这种追求说不上是真正意义的反抗,但是她以梦为依托,把生死放在了情之下,为情而生而死,就是彰显了生命的真实。杜丽娘虽然作为大家闺秀被一些礼教所束缚,但是她还是听着心灵的声音而行动的。她看诗经,没有局限于陈最良所推崇的三个字“思无邪”,而是听随心的呼唤,去看那万紫嫣红开遍的花园,在这种春的感召下而怀春流露春情,最后竟然为情而送命。这都体现了她反礼教的一面,而这反抗的最强音体现在她对情爱的追求上。她作为闺阁的小姐,16年才知道自己家后院有个花园,春色开遍无人欣赏,而自己也是无人欣赏。她和柳梦梅在梦中相遇,柳梦梅只是表达了对她的爱慕之情,两者就有了鱼水之欢。这就体现了她对人性情欲的肯定,这种真不仅是性情的真也是真理的真。人欲的合理性就是一种真理,对爱欲的追求思慕就是对这种真理的肯定。梦就是这种真理的感性体现形式,这种逐梦就是对真理的追求。当然在这种真实本性下的真也是性格的真实性。杜丽娘作为闺阁女子有对情爱幻想的一面也有着保守的一面。她再想学崔莺莺可是也不敢逾越礼教,只能在梦中成其欲望,只能在为鬼的时候与柳梦梅幽欢。最后还是要求明媒正娶,如果说崔莺莺是真实的婚前幽欢后称明配,杜丽娘与柳梦梅只能说是神交。杜丽娘在整体上是一个内心有着欲望却被束缚的人,一个闺阁自怜的女子。这才是其真正的性格特征。 杜丽娘的至情打动了无数观众,她的美,她的纯真让人印象深刻,她是作者理想的女人的化身。她同样是青春女子的化身,美丽、智慧、深情、坚贞。她具有了所有女子的美德,但是最令人深刻的是她的诗意特质。她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生命力的女子,一个为情而生而死的女子。一个女子如果没有了想象力和多情,这种女子必定是不招人喜欢的。杜丽娘的人物总的来说是具有悲剧的色彩但是她却不伤。她的悲剧在于她生命因情而毁灭,用尼采的话说她是一个倾向于酒神精神的人,一种散发原始生命冲动的人。因此古代许多女子会因为看了《牡丹亭》而伤心感触,更有甚者直接选择死亡。 杜丽娘感觉到自己的无奈和无能为力,所以她只有在闺阁自怜自叹。她感叹自己的美,但是又苦于无人欣赏,她渴望别人的爱,渴望宣泄作为自己生命力强盛表现的情,但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于是寄托于梦,等梦醒了除了柳树梅树在之外,其他一切都不存在。她陷入了这种对无的恐慌,对自己生命存在的恐慌。生命如此美,可惜一切都是易逝的,梦是虚幻的,情人是不确定的,她找不到依靠的爱,找不到可以依靠
绿叶绽光辉 俏也不争春:红娘与春香配角形象分析
作者:孟闪闪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牡丹亭》  配角比较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广受赞誉。两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可比性,本文旨从两剧中的配角红娘和春香形象的相似点做比较分析,感受作为配角她们各自的独到之处,同时还简析
中西方爱情悲喜剧的文本叙述结构分析:以《牡丹亭》和《终成眷
作者:李佩阳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终成眷属》  叙述结构  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描述:构模式、形式与意义,达到旧文本新理解的效果。
刊落一切表皮,呈显物的晶莹真境——戏剧内蕴分析
作者:段昆仑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创作  剧作家  艺术创作  观众  《牡丹亭》  作品  传统剧目  创作实践  学习  青年作者 
描述:于老凤声”,希望你们既要善于向前人学习,又要勇于创新,超过前人,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摘自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董伟在青年作者戏剧创作讲习班上的讲话
大姚铜矿白垩系马头山组砂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成矿背景分析
作者:甘凤伟 方维萱 王训练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砂岩铜矿  成岩成矿  地球化学  构造地质  地球化学相  大姚铜矿 
描述:分析大姚铜矿砂岩类的常量元素,反映其成岩成矿的构造背景,砂岩铜矿中碎屑岩的常量元素特征主要受物源区控制.大姚砂岩铜矿成矿受氧化-还原环境控制,分析大姚六苴矿床岩石和矿石样品的Fe2+/Fe3+值与铜
江西临川地区相山铀矿田主要控矿因素分析
作者:吕古贤 刘荣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铀矿田  成矿作用  地质构造  结构特征 
描述:减弱并向东迁移,发生了高强度、大规模、短时限的铀成矿作用,形成了以相山火山盆地铀矿床为代表的数十个铀矿床。
考虑蠕变效应的红粘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动态监测评价:相山大道
作者:蒋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蠕变  等效加载  稳定性分析  Plaxis数值模拟  边坡监测 
描述:稳定性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目前,在传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中,通常是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忽略了岩土体的蠕变特性,没有考虑边坡因随时间发展,蠕变变形增加,工程地质情况变化以及物理力学参数弱化,抗剪强度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