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77)
报纸
(189)
学位论文
(25)
会议论文
(20)
图书
(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70)
才乡教育
(122)
宗教集要
(89)
地方文献
(43)
红色文化
(4)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25)
2013
(48)
2008
(39)
2007
(32)
2006
(41)
2005
(28)
2003
(21)
1998
(60)
1997
(27)
1992
(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53)
抚州师专学报
(51)
中国哲学史
(7)
中州学刊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3)
抚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3)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清史研究
(1)
相关搜索词
王学统
朱陆之辩
“宗朱融陆”
王学源泉
吕祖谦
太极图说
教育思想
发展趋势
陆九渊
哲学思想
区别
根本分歧
为学路径
理气未始相离
理学
宋代
哲学
朱熹
周濂溪
哲学史
和会朱陆
太极
哲学研究
哲学范畴
地理学家
《易解》理学
学术宗源
尊德性与道问学
如来藏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宗朱兼陆】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9
条
陆
象山与杨慈湖师弟关系辩证
作者:
孙齐鲁
来源:
现代哲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与时为太学学录的象山之兄陆九龄有所交游。然其时尚远在
朱
、
陆
鹅湖之会前,陆九龄心学思想是否定型,彼对慈湖心学到底有多少实质性影响,实颇难说。考察慈湖平生学问之大端,可以说,在师尊象山之前,慈湖的心学思想
陆
象山之“宇宙便是吾心”
作者:
张增勇
贺松兰
来源: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陆
象山
心
心
理
理
宇宙
宇宙
描述:
宋明理学阶段是我国哲学史上的重要阶段,
陆
象山是这个阶段学术上的重要代表,他的新儒学——心学是在对前人哲学及同辈哲学扬弃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通过“心即理”的论证达到“宇宙便是吾心”的阐述,以实现他维护
陆
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
作者:
王煦
来源:
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美学
心学美学
直觉体验
直觉体验
当即显现
当即显现
内在超越
内在超越
描述:
在象山处,美的本体即本心,本心的显现就是美;审美乃对本心之美的体认,本心之美就在体验中澄湛,并将一切皆在人生活动中"落座",以人生境界为指归。其理论旨意和最高理想追求,即引人进入"自在自得"与天地浑然不二的至乐境界。
陆
、王心学一系对易理的诠释
作者:
邓秀梅
来源:
鹅湖学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杨简
王阳明
王畿
儒家易学
儒家心学
心即理
心即易
描述:
陆
、王心学一系对易理的诠释
陆
象山「心学」的义理与王阳明对象山之学的了解
作者:
杨祖汉
来源:
鹅湖学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陆
象山「心学」的义理与王阳明对象山之学的了解
陆
象山孟子学之诠释学意涵
作者:
黄信二
来源:
当代儒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孟子
心即理
本心
心性论
描述:
则於
陆
学中亦受重视的情况;在修养工夫方面,则将说明
陆
学中以明善为诚身前提的必要、明辨义利的方法,以及其中的知性辩证的属性。本文的目标除比较象山与孟子两人学问外,另一主要目的即欲透过两人学问的变化
朱熹、
陆
象山的书院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曾春海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白鹿洞书院
学规
陆
象山
槐堂书院
象山书院
心学
理学
人文教养
义利之辨
描述:
朱熹、
陆
象山的书院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李绂与清代
陆
王学派
作者:
黄进兴
来源:
江苏教育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李绂与清代
陆
王学派
南宋江西
陆
子学派的形成探析
作者:
张东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学
心学
陆
子学派
陆九渊
描述:
本文考察了南宋江西
陆
子学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为
陆
子学派的产生与两宋的政治状况、文教政策、经济状况、文化繁荣及陆九渊的个人素质和努力密切相关,
陆
子学派在陆九渊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在辩论中发展
陆
学为体,朱学为用:从「工夫」论吴澄
作者:
吴致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吴澄
理学
心学
工夫
工夫论
描述:
入陸的形成過程。第四章,筆者要解釋吳澄思想中「格物窮理」的問題,研究他如何將「格物窮理」的工夫納入陸學的心學體系之中,並且簡單論述與吳澄並列為元代「和會
朱
陸」兩大代表學者的鄭玉,以凸顯吳澄思想的特色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