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烈(霖之)先生小傅
-
作者:高振西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大学 四十年 王烈 十三年 研究班 浙江省 教育界 立人 学会 学生
-
描述:王烈先生字霖之,是中國地質学会的創立人之一,并曾当选為会長,也是四十年來北京大学的老授教。1887年11月10日(清光緒十三年即丁亥年九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浙江省蕭山縣的臨
-
桃李满园时 当念老园丁——访刘麟瑞教授
-
作者:仲跻昆 来源:阿拉伯世界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阿拉伯语 老教授 霜叶红 园丁 阿拉伯世界 语法 翻译 新中国 学生 培养
-
描述:门,誓不罢休。
-
上好一堂中学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学效果应是评定历史课
-
作者:张家连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效果 中学历史课 教学艺术 传统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历史知识 教学活动 学生 教师专业素质 评定标准
-
描述:读,这种被称为“冷场”的课,如果开评议会,照例是得不到较高评价的。反之,举办观摩或示范性教学活动,一般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艺术的探讨,较少去研究课堂教学应怎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情况可能带有普遍性。教学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在学校工作中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讲课不差,就是教学效果不理想;有的老师讲课一般,但教学效果却很好。为什么呢?如果暂时撇开课外因素,我想,上面的“不差”和“一般”,是主观评定标准观察下的产物,它缺少的恰恰是客观标准——教学效果。
-
教育文萃
-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相长 教育 自反 不足 王安石 学生 学记 礼记 马卡连柯 暗示学
-
描述:传之以心,受之以意,切问近思,而资所学,以施于世。——王安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
点·引·讲·看·结——小学历史科课堂教学法初探
-
作者:娄赫民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历史 课堂教学法 教师 学生 课堂教学质量 讲解 教材内容 历史内容 王安石变法 启发式
-
描述:小学历史科课堂教学应力避照本宣科式、“填鸭式”的讲解。因为这种教法,教师口枯舌干,学生听之昏昏,收效甚微。若在讲课中根据教材内容有机地采用“点、引、讲、看、结”五种讲课形式,则教师讲授得法,学生学得
-
为无理得妙进一解
-
作者:艾岩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俞平伯 温庭筠 汤显祖 杜丽娘 无理 梦境 霍小玉 菩萨 学生 牡丹
-
描述:这儿用“无理”二字轻轻一点,还留下一点地盘。为此我想为无理得妙进一解。让我们先想一下:蝉鬓也好,鸦鬓也好,云鬓也好,甚至老太婆的鹤鬓也好,都只能说它轻,不
-
教师应是美的传播者
-
作者:傅立杰 来源:宁夏教育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 教学过程 传播者 知识获得 学生 陶冶性情 体验 手段 素养 成长
-
描述:教学的审美性,就是教师自觉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创造贯穿教学过程,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得知识获得能力,而且从中欣赏美、体验美、陶冶性情,提高素养
-
陆九渊与象山精舍
-
作者:胡青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象山书院 学生 黄宗羲 南宋书院 全祖望 讲学 陆学 学案 白鹿
-
描述:以张宣公、朱子而盛,而东菜之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则又南宋之四大书院也。”(《鲒埼亭集外篇》卷四十五)四大书院,各具特色。特别是陆九渊,他在象山期间是陆学最为昌盛的时期,黄宗羲说:“陆子之在象山五年间,弟子属藉者至数千人,何其盛哉!”(《宋元学案·槐堂诸儒学案》)李绂也说:“陆子倡道南宋,弟子亦以数千计,今考其姓
-
吕祖谦的教育思想
-
作者:牛梦琪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教育思想 陆九渊 朱熹 学生 主要活动 受教育者 武义县 学习 科举考试
-
描述:右朝散郎,而他本人年方十一岁时,就“以祖恩致仕,补将仕郎”。但因年幼,未正式袭职。他后来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步入宦海的。
-
考能力 重素质 求创新——从“本题不提供参考答案”说起
-
作者:吴新安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供参考 议论文 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 答案 教育方法 语文试题 王安石 学生 表达能力
-
描述:,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堪称“寒教”典范。这种家教常为今人所推崇,香港亿万富翁包玉刚、李嘉诚等,深知“千金难买幼时艰”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