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留人便,草藉花眠
-
作者:陈斌 刘竹 来源:青年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柳梦梅 封建礼教 宗教智慧 爱情 女主人公 作品 我国古代
-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作家汤显祖所作,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汤显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
-
论晏殊词对花间词风的继承和开拓
-
作者:谢煜 来源: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词 花间词 继承 开拓
-
描述:情之作居多;另一方面他的创作又明显超出于花间词风,不仅在题材上有所扩大,更重要的是在表达上的超越,士大夫情怀的出现,词作中的主体介入性得到加强;他的词雅致、真切,对于之后宋代婉约词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
吴炳《粲花斋五种曲》创作技巧初探
-
作者:王艺陶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粲花斋五种曲》 创作技巧
-
描述:吴炳是晚明著名的剧作家,他的剧作篇幅不长,结构紧凑。其戏剧技巧一直备受推崇。吴炳的《粲花斋五种曲》在安排人物的行动时使其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大大减少了赘笔;在场面转换上,充分地运用了明场和暗场,将笔墨
-
同诗协诸友游牡丹亭(诗一首)
-
作者:杭州 卢典 来源:明湖诗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同诗协诸友游牡丹亭(诗一首)
-
胡应麟《诗薮》论杜诗
-
作者:张若雅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诗薮》 《诗薮》 杜诗 杜诗 格调说 格调说
-
描述:”品目的提出,以及前后七子对杜诗的不同意见三方面来论述胡应麟之前的杜诗观。在此基础上,引出胡应麟对杜诗的看法。发现其宗杜主要是在艺术审美的层面上展开,极少涉及政治教化及思想情操方面的内容。他将杜诗
-
诗缠病与病缠诗
-
作者:范一直 来源:医药与保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郁达夫 史铁生 黄景仁 “穷而后工” 《我与地坛》 袁宏道 无关系 汤显祖 王安石 文学现象
-
描述:诗缠病与病缠诗
-
王安石议政诗的政见与"诗"性
-
作者:李唐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议政诗 议政诗 "以诗议政" "以诗议政" "诗"性 "诗"性
-
描述:王安石议政诗的政见多以议论出之,"以议论为诗"是王安石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他的议政诗是作"诗",而不是写政论,没有因政见的阐发而改变诗"带情韵以行"的审美特质.他在议政诗的创作中经常调动
-
“加冠诗”和“摘帽诗”
-
作者:陆精康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五言诗 近体诗 宋代 原作 七言诗 洪迈 王安石 吻合 随笔
-
描述:近体诗以方寸之地描摹万物,诗人力求辞约意丰自不待言。然以诗家观之,即使精短篇什,亦非无可行增删改易之处。加冠、摘帽即为诗歌意蕴变化之法。所谓加冠,就是句前添字,化五言作七言,令原作在意境上生出变化
-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开场诗和退场诗之比较
-
作者:陈志萍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开场诗 开场诗 退场诗 退场诗
-
描述:曲牌,也不再使用套语,而是直接概括剧情。两剧在开场诗和退场诗的运用上大同小异,这种"巧合"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内容决定形式的必然产物。
-
诗僧趣谈二则
-
作者:覃召文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僧 发展趋势 集团化发展 明末 曹洞宗 中国诗歌史 禅宗 佛教 陈垣 居士
-
描述:明末的诗僧集团中国的诗僧到了明末有了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如陈垣《滇黔佛教考》中所录,仅在滇黔地带,仅仅是破山派就有僧徒百余人,其中便不乏能诗者。除了滇黔之外,各地的诗僧也多是结帮结派的,如岭南以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