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管窥
-
作者:方开柳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湖南花鼓戏 传统剧目 毛主席 观众 河南豫剧 艺术作品 演出 中国艺术 轶事
-
描述:是新编剧目,二是老戏新演,三是传统剧目的继承。《老表轶事》是一出新编现代戏,讲述的是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发生在毛主席家乡的一件趣事,描写毛主席如何处理亲情与原则这样一个侧面。描写和歌颂领导人的艺术作品比较多,从题材看并不是很新颖,
-
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展望
-
作者:章培恒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明代文学 市民意识 西厢记 晚明文学 牡丹亭 封建礼教 作品 汤显祖
-
描述: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展望
-
昆曲:中国的“雅文化”
-
作者:王文建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山腔 汤显祖 魏良辅 桃花扇 长生殿 牡丹亭 水磨 孔尚任 传奇
-
描述:北曲构成,南戏由五声音阶的南方民间曲调——南曲构成。南戏从民间开始流行,原来在产生地周围,后来流布四处。每到一处就用方言来唱,热闹一时。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声腔有《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和《昆腔》,它们都属于江南小戏。《海盐腔》产生于浙江海盐,音乐情调偏重“静好”;《弋阳腔》产生于江西,音乐情调偏重于喧闹;《余姚腔》流行于江苏、安徽一带;相比之下,流布在吴中(苏州)一带的《昆山腔》影响较小,但它有“流丽悠远”的特点。最初形成于元代的昆山,因当时“善唱南曲的昆山人顾坚”而得名,因此,《昆山腔》就是昆曲的前身。(二)“曲圣”与“水磨调”宋、元时期的南戏诸腔,多用方言演唱,伴奏形式多用锣鼓,没有管弦伴奏。以太仓人魏良辅为代表的元代戏曲音乐家们,收集来自天南地北、四面八方的曲调,从演唱声腔、演唱语言和伴奏乐器三个方面对...
-
重评王安石变法--兼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及其他
-
作者:赵文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王安石变法 资本运营 文彦博 司马光 政治制度 区域经济 大春作物 军事哲学思想 青苗法
-
描述:时间最长、涉及人事最多的却是所谓“王安石变法”。直到今天的现代人,对宋代“王安石变法”仍难以用一种统一的标准从容客观地认识当时变法的得与失,因为这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本问题,这就是现代社会所
-
论中国演剧观的形成—兼论中西演剧观的主要差异
-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品格 十九世纪 十七世纪 汤显祖 中国艺术 戏剧文学 戏剧演出 演员 戏剧表演 舞台形象
-
描述:演剧观成熟于十九世纪,经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诸大师的总结,已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现代演剧体系。中国演剧观成熟于十七世纪,至今未经科学总结,正处于从古典演剧观向现代演剧观转化过程中。当前世界
-
喜看《牡丹亭·问路》起死回生
-
作者:希砚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剧 中国 中国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牡丹亭·问路 牡丹亭·问路
-
描述:喜看《牡丹亭·问路》起死回生
-
谈诗词赏析
-
作者:吴孟复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词鉴赏 苏轼 欧阳修 王安石 诗词赏析 析疑 杜甫 鉴别 方以智 辞典
-
描述:不能掉以轻心;读者对之也要加以鉴别.这里试就赏析得失,举例言之,以共参考。
-
微博应是一个私人场所
-
作者:蒋瞰 来源:新闻实践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职业身份 记者 场所 传统媒体 属性 私人空间 内容 平台 个体行为 发布
-
描述:辑把关流程,缺少专业的"守门人"。记者开微博,发一些无伤大雅、无关工作的内容当然没什么要紧,但如果是将现实中的职业身份同时转移到了微博上,一不小心就会惹麻烦,很多时候也许自己还没意识到,笔杆子就打到人了。
-
湖北马头山羊
-
作者:杨利国 陈世林 张作仁 吴惠珍 熊金洲 闻群英 曹钟鑫 戴猛 朱曾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头山羊 品种特性 标准 杂交利用 综合评价
-
描述:质量技术监督局历经七年,共同研制的《马头山羊标准》,已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3年4月30日作为地方标准发布实施(DB42/T244-2003).
-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院长 杨泽民:展望信息产业
-
作者:杨泽民 来源:当代通信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信息产业 农村通信 发展战略 知识产权 标准
-
描述:产销率超过97%。 杨泽民院长指出了我国信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