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粤韵红梅再续”戏迷见面会
作者:成德承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昭君出塞  广州市  文化广场  活动策划  粤剧  文化公园  香港  红梅  广东  牡丹亭 
描述:子专程从香港来到广州,为她打气、捧场,场面颇为温馨。首先,韵红以一曲《昭君出塞》先声夺人;随后,韵红与拍档黎骏声对唱了一曲《同是天涯沦落人》;韵红香港戏迷会干事钟小梨演唱一曲《牡丹亭》选段
之所钟 正在此辈--从杜丽娘到林黛玉
作者:单世联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林黛玉  爱情  贾宝玉  汤显祖  牡丹亭  柳梦梅  传统社会  至情  悲剧 
描述:.……心理的瞬间包蕴着漫长的历史成果,从杜丽娘到林黛玉,是中国历史上人性情感觉醒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段广为人知、被文学教材一再引用作为欣赏心理杰作的文字,正体现出传统社会后期
评吴炳的《邮说》
作者:于成鲲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吴炳  临川派    戏剧理论  文学作品  艺术主张  研究分析  文学史  牡丹亭 
描述:没有他的地位。我认为对吴炳的作品要从他的创作指导思想上去研究分析,才有可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遗憾的是吴炳的戏剧理论留下来的极少,除《邮说》以外,其他材料尚未发现。《邮说》是吴炳留给我们的唯一
皀罗袍——选自《牡丹亭:游园惊梦》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游园 
描述:皀罗袍——选自《牡丹亭:游园惊梦》
最良性格的多重性
作者:孙德林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最良  性格  塑造 
描述:最良这一角色固然有其"冬烘"的一面,但在他立体性格中,不乏有勤奋、笃实、忠诚、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在他身上除去可憎、可恶之处外,还有让人可怜、可叹的地方,甚至还有令人可敬、可赞的方面,汤显祖笔下的
20世纪昆曲《牡丹亭》的传播
作者:王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描述:,于20世纪的各个时期,在传承古雅昆曲艺术命脉的文化精神的激励下对《牡丹亭》的传播,一方面是《牡丹亭》艺术性传播特质的体现。另一方面,文人作为接受主体的职责的改变,由受者变为传者,接受与传播之间的关系
《西厢记》、《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比较
作者:梁素芳  来源:河南农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描写  爱情描写 
描述:崔莺莺和杜丽娘分别是我国古典戏剧"双璧"——《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二人虽然都具有为追求爱情而向封建礼教大胆叛逆的精神,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二人的爱情经历、过程以及由此表现出来
《长生殿》与《牡丹亭》的爱情
作者:郑娇娇  来源: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长生殿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描述:《长生殿》与《牡丹亭》,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爱情的经典著作。但是很多人在赞扬杜丽娘至情的同时,却对李杨爱情加以否定。无论从创作者意图、剧作本身还是社会影响来看,李杨爱情都可称是真正的爱情,值得歌颂。
牡丹亭《惊梦》赏析
作者:许幸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惊梦  惊梦  六曲  六曲 
描述:送的“晴丝”,通过赏评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对生活热爱对爱情渴望的深被封建礼制束缚的少女形象。
论《牡丹亭》的知己之叹
作者:王奕涵 俞益婷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悲剧  悲剧  知己  知己 
描述:牡丹亭》被众多研究者批判,认为没有上升到悲剧的高度,其结局没有走出大团圆模式。但纵观《牡丹亭》的架构和语言不难发现作品传达了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先觉性的社会探讨,其超越时代的个性解放观点必然造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