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广昌“孟戏”曲牌中的其它声腔特征研究
作者:高赟  来源:音乐大观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戏  杂腔  曲牌  特点 
描述:广昌"孟戏"约起源于明初,至今已传承演出了五百余年。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经专家考证,其唱腔是明代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遗响。因此,本文从"孟戏"曲牌声腔的杂腔部分进一步论述其声腔特征。
江西建昌帮炆法特色炮制及其现代研究思路
作者:易炳学 钟凌云 龚千锋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昌帮  建昌帮  炆法  炆法  炮制原理  炮制原理  工艺改进  工艺改进 
描述:炆法为江西建昌帮独有的传统炮制方法。文章对炆法的传统特色炮制工艺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炆法特色炮制原理的研究思路,并借鉴江西民间瓦罐煨汤改进的煨汤炉设备,提出了炆法新工艺改进的研究思路,为地方特色炮制
抚州广昌“孟戏舞”的调查与保护研究
作者:尹荧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抚州  广昌  孟戏舞舞 
描述:江西抚州广昌县有一种特殊的民间地方舞蹈—孟戏舞舞,它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分为曾、刘两大派别.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阐述了两家戏曲的起源、比较它们的异同、分析其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论证了孟戏舞舞表演的一些特点.并提供一些保护的建议,为当地政府共同保护和发展孟戏舞做出自己的努力.
巴渝板凳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作者:宋平 张兴富 覃朝玲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巴渝  板凳龙  民族文化  现状  传承和发展 
描述:巴渝板凳龙作为巴渝地区民间文化的代表,与巴渝地区的民俗风情、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极具乡土特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巴渝板凳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与发展问题。因此,挖掘巴渝板凳龙文化的价值,探讨巴渝板凳龙文化发展对策,对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牡丹亭》英语译本对比研究
作者:许方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对等 
描述:进行比较,采取的比较方法论是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尤其侧重于奈的翻译对等理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因其对社会...
《牡丹亭》伯奇译本与汪译本中隐喻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韵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喻  翻译  翻译策略  《牡丹事》 
描述:其隐喻翻译更是难以找到定量翻译研究的先例。 本文基于纽马克对隐喻翻译的分类方法对《牡丹亭》中伯奇译本和汪译本的隐喻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比了
中西悲剧审美差异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比较研究
作者:高翠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悲剧  审美差异 
描述:许多方面有着众多相似之处,诠释着人类共同美好情感;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折射出中西文化在诸多方面的不同。 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研究《牡丹亭》和《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学者众多,在这些学者和专家当中,更多人
1992-2005中国昆剧团体来台演出之《牡丹亭》音乐研究
作者:纪天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剧  曲牌  南北曲  牡丹亭  江苏省昆剧院  上海昆剧团  戴培德  张继青  华文漪 
描述:現了臺灣崑劇研究資源的豐富;說明本論文的相關研究概況、研究範疇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從崑劇演出的骨架-劇本著手,敘述各個演出在齣目、曲牌等內容的安排改動上,有何根本的異同。第二章透過劇本為基礎,歸納各個
《纳书楹曲谱》研究—以《四梦全谱》为核心
作者:林佳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叶堂  纳书楹  叶谱  四梦  牡丹亭  昆曲  曲牌  曲谱 
描述:曲譜》,與葉堂《納書楹四夢全譜》共同參照,綜論並評議各譜宛轉相就的處理方式,相較於諸家的作法往往較向「律」傾斜,葉堂訂譜的特殊之處在於:追求文、律、樂之間的平衡,故可見增刪部分曲文字句、動板位以使語
昆曲《牡丹亭》音乐研究:兼谈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李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音乐分析  音乐本体  戏曲唱腔  《牡丹亭》 
描述: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