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20)
报纸(935)
图书(49)
会议论文(17)
学位论文(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27)
地方文献 (146)
地方风物 (22)
才乡教育 (11)
宗教集要 (11)
红色文化 (9)
非遗保护 (8)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3(159)
2012(209)
2011(255)
2009(196)
2008(126)
2007(113)
2006(94)
2000(45)
1995(40)
1937(5)
按来源分组
武汉晚报(50)
群文天地(21)
人民日报海外版(7)
农家顾问(4)
安徽市场报(2)
池州日报(1)
看历史(1)
山野(1)
金融队伍建设(1)
沈阳出版社(1)
王安石散文中的创新意识
作者:王省民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创新思维  定势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最具创新意识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思维成果多是以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文章对其散文中三破定势的思维特色进行分析,发掘他身上所具有的蔑视权威、离经叛道、不苟流俗的思维品质,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其散文的思想价值。
寻文明之根 风俗之源
作者:黄永年  来源:寻根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明之根  黄永年 
描述:寻文明之根 风俗之源
渊索珠——读《周礼》有感
作者:林蔚丽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乐  音乐  仪式  标志  周代  《周礼》  伦理观念  祭祀活动 
描述:中反映出周代礼乐之盛的情形。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个新的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
徐渭《四声猿》源流
作者:卢大中 钟海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家  创作风格  封建礼教  南杂剧  汤显祖  源流  木兰辞  王骥德  北杂剧  状元 
描述:要作用,而且在艺术突出了徐渭出“奇”的创作风格,体现了作者狂傲不驯、奔逸不羁、敢于嘲弄封建礼教的思想品质。和徐渭同时代的大戏剧家汤显祖曾赞誉:“《四声猿》仍词坛飞将,辄为演唱数通,要
王安石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作者:吴云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哲学基础  教育思想  情性观  性三品  上智  下愚  万物  圣人 
描述: 王安石作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虽然一生未从事过职业的教育实践活动,但他从实行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出发,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教育改革的思想是荆公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成因浅
作者:于林庚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革新  王安石变法  诗文革新运动  政治改革  统治阶级  宋王朝  政治家  欧阳修  宋代  中国文学史 
描述:是,二者毕竟不是一体,文学还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相对独立性。因此,文学运动和政治运动不可能共存共亡,同荣同损。在古代。也没有职业文人。写诗作文,无稿费可得,要靠入
从“封疆”之义西周时期的土地测量
作者:王克陵 徐肇忠  来源:测绘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土地测量  西周时期  卜辞  国土  地图  诸侯  土地测绘  刻划符号  《周礼》  青铜器铭文 
描述:期,它是作为部落土地归属标志而出现的;经过商王朝到西周王朝,成为土地勘测中的测量与境界标志。文章从古文字研究入手,分析了几篇重要的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铭文,重点阐述了西周时期的土地测量,从一个方面讨了
吴澄教育思想
作者:刘桂林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践履  道德实践  教育思想  知行  朱熹  吴澄  四书  变化气质  明德  初中期 
描述:才是实学。而当时的学风令他深恶痛绝,“今之所以
青阳腔剧目滚调浅
作者:潘华云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唱  汤显祖  南戏  戏曲  融汇  剧种  生命力  形式  包容性 
描述:青阳腔,又名池州调,是明代中叶继四大声腔之后,南戏在池州府属青阳县一带融汇佛俗说唱、俚歌俗曲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经过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戏曲剧种。青阳腔一经形成,就以其极大的包容性和强劲的生命力而成为明代中后期最有影响力的声腔剧种之一。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王安石《登飞来峰》结句浅
作者:张新林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结句  飞来峰  《全宋诗》  中华书局  高层  千寻塔  人教版 
描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在人教版的教材上有的写作"只缘身在最高层",而有的写作"自缘身在最高层"。就这个问题,笔者查阅了中华书局《临川先生文集》(1959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