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96)
会议论文(10)
学位论文(7)
报纸(5)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1)
地方文献 (20)
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3(10)
2011(14)
2008(9)
2007(9)
2005(16)
2004(9)
2002(7)
2001(5)
1984(7)
192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7)
中国韵文学刊(2)
中华文史论丛(2)
江海学刊(1)
东方丛刊(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健康报(1)
华夏出版社(1)
国学专刊(1)
光明中医杂志(1)
体例新 内容全 考精 校点细──评王英志主编的《袁枚全集》
作者:凌燕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袁枚  王英志    校点本  古籍整理研究  《随园诗话》  古籍整理出版  袁枚研究  饮食文化  学术质量 
描述:体例新内容全考精校点细──评王英志主编的《袁枚全集》凌燕由王英志先生主编的校点本《袁枚全集》(下称《全集》),年前为江苏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全集》为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又被列为国家
陆九渊心学中的“物与我”、“心与物”──陆九渊心学九之五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心 
描述:中国古代哲学中“物我关系”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提出的 ,与康德“为我之物”中的“物”、“我”不是一回事。说陆九渊哲学体系中“‘心’和‘物’的关系是颠倒的”、“‘心’就变成世界万物的本源”的评论 ,毫无事实根据 ,纯属虚言妄说。“如镜中观花”是一个比方 ,与禅宗思辩毫无关系
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证明——读《朱陆之——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
作者:梁涛  来源:东方论坛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陆之——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  中国哲学  彭永捷  儒家思想 
描述:中与西方相
吴炳行实考及其传奇平议——兼向蒋星煜先生请教
作者:孙秋克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描述:吴炳行实考及其传奇平议——兼向蒋星煜先生请教
形象·兴象·意象-古代诗论中几组形象范畴考之一
作者:陈一琴  来源: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兴象  意象  古代诗论  诗歌形象  胡应麟    文心雕龙  方东树  诗说  诗歌创作 
描述:的内容和界限;“意境”只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决不能混同而论。本文仅就诗说史上一组最基本的范畴——“形”、兴象”、“意象”,作个初步的考察和辨析,企望能勾出它们产生、发展的轮廓,并找出一点规律性的东西。
乌江·李渡·夜郎天——李白留别宗璟时地考
作者:刘友竹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江  浔阳  夜郎天  李白    王琦  莫邪  巫山  黄牛  曾巩 
描述:乌江。张须元《缘江图》载九江之名,四曰乌土江,六曰白乌江。《太平寰宇记》引《浔阳记》云‘九江在浔阳,去州五里,名曰乌江,是大禹所疏。’知此诗所谓乌江者,指浔阳江耳,非和州之乌江县也。”此说一出,后之注释者及研究者均翕然从之,似乎这一疑案已彻底澄清。
三部分表里,六病阴阳: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三部六病”学
作者:郭维峰  来源:中医药研究杂志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部六病  伤寒论  半表半里  阴阳  太阳病  医疗实践  勇于实践  证候  学说  表里 
描述:三部六病是人体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阴阳失其平衡之后,发生的三阴三阳六组证候群的总称。这个学说是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八十高令的主任医师刘绍武先生医疗实践的结晶。刘老一向勤奋读书,勇于实践,长于思考,敢破敢立。精通《内经》、《伤寒论》,熟知现代医学科学知识,酷
有关王安石评价的几种观点及其资料考:兼谈王安石变法的思想
作者:李国伟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儒家  儒家  法家  法家 
描述:对王安石的评论,历来流行不少似是而非的观点:黜《春秋》之书;商鞅能令法必行;关于《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苟命矣,则如世之人何等等。不少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在法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澄清错误观点,是王安石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任务之一。
傳世《寒山詩集》中禪詩作者考
作者:賈晉華  来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寒山  寒山詩集  禪詩作者  曹山本寂  對寒山子詩 
描述:密考證,以較充分證據說明這些禪詩主要體現禪宗洪州宗、石頭宗二系的思想,並大量採用中、晚唐時此二系禪僧機鋒對答的慣用語,其語音和用韻方式也較接近晚唐人;其真正作者不是寒山,而是禪宗曹洞宗的創始人之一曹山本寂(840-901)。本寂曾撰《對寒山子詩》,其形式為以詩注詩;這些作為注釋的詩後來與原詩相混,成為我們今天在《寒山詩集》中所看到的這一部分獨具特色的禪詩。本文附帶考論閭丘胤序及拾得詩亦為本寂所編造依託。
藏真伪析毫芒:名家篆刻伪品鉴别例漫
作者:孙慰祖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篆刻  考据之学  宦海沉浮  兼收并蓄  边款  金石文字  戴本孝  李流芳  明清  周亮工 
描述:弄墨的,如周亮工、沈凤、黄易等等。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