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乌台诗案”起因管见
-
作者:苏培安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乌台诗案 王安石 宋神宗 北宋 起因 张方平 御史台 熙宁 吕惠卿
-
描述:”。考其起因,《宋史·苏轼传》说: ……(苏轼)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直、何正臣摭谢表语,并媒孽托讽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
-
陶诗“枯槁”说辨疑
-
作者:李华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疑 《诗薮》 胡应麟 陶渊明诗 杜甫 评论 田家语 陈师道 《养一斋诗话》 苏轼
-
描述:关于陶渊明诗的特色,前人颇多精当的评论。其中有一种看法,认为陶诗“枯槁”。明胡应麟《诗薮》认为这种看法出于杜甫。他说: 子美之不甚喜陶诗,而恨其枯槁也;子瞻剧喜陶诗,而以曹、刘、李、杜俱莫及也。二人
-
舒信道其人其诗误入唐考
-
作者:张如安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信道 甘蔗 全唐诗 集卷 胡应麟 梅花 文字 花部 张英 苏轼
-
描述:,唯“还”作“仙”,“当垆”作“垆边”,“让”作“酝”,“祖”作“袒”,文字与孙先生辑诗稍异。同书前集卷一《花部·梅花·赋咏祖》有舒信道“短笛楼头三弄夜,前村雪里一枝春”句,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
-
“乌台诗案”起因新探
-
作者:姚复 来源: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乌台诗案 王安石变法 文字狱 专制主义统治 御史台 监察御史 封建社会 司马光 宋神宗
-
描述:年的苏轼,自徐州移知湖州,例行上表谢恩,在谢表中有伏念臣资顽鄙……知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新进一词在王安石时代
-
第七讲 乌台诗案(下)
-
作者:黄玉峰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乌台诗案 苏轼 王安石 皇帝 太阳 攻击 神宗 人才 讽刺诗
-
描述:苏东坡的嘴,何正臣等人用肉体和精神折磨相结合的办法,日夜拷问,羞辱侮骂,威胁恐吓。苏东坡熬不住时,认为"士可杀而不可辱",于是设法吞药而死,却没有死成。我们敬爱的大诗人终于扛不住了。
-
词的蜕变:从词歌到词诗
-
作者:鲍鹏山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苏轼 欧阳修 晏殊 柳词 三变 北宋词 政府 士大夫文人 地位
-
描述:说到北宋词,柳永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可这个大家那时候大家都不大喜欢他。首先是最最大家——皇帝老儿就不喜欢他,然后是晏殊、欧阳修、苏轼等大家也不喜欢他。宋仁宗读了他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后颇气恼
-
闲话“乌台诗案”始作俑者沈括
-
作者:翟传海 来源:躬耕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括 乌台诗案 王安石变法 苏轼 墓志铭 三司使 北宋 司天监 政治 梦溪笔谈
-
描述:我国历史上有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农学、医学,而且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写下科学经典《梦溪笔谈》的沈括。然而,他死后既没人给他建碑,也没人为他写墓志铭,就连他的生平传记也仅仅附在《宋史·
-
玉楼银海与苏诗伪注
-
作者:周裕锴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诗 苏轼 王安石 瀛奎律髓 道书 赵次公 读书札记 物语 故事 使事
-
描述:<正>拙文《白战体与禁体物语》在《古典文学知识》上发表后,友人提出疑问:"苏轼雪诗中‘玉楼’、‘银海’解作肩、眼更有味道?"虽是疑问,却似乎赞同这样的解释。原来关于《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中
-
多样的书风 坎坷的人生——试谈苏轼书法风格的演变与人生境遇
-
作者:蒋高军 来源: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书法风格 书法作品 人生经历 王安石 演变 尚意书风 坎坷 艺术天才 苏东坡
-
描述: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艺术全才和艺术天才,诗词、书法、绘画、文章无不擅长。其在书法上,是尚意书风的急先锋,用书法诠释了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追求,把书与人的情绪高度统一,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貌,并与整个时代
-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并非熙宁四年奏上
-
作者:冀洁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贡举 熙宁 科举制度 科举改革 王安石 史料记载 墓志铭 人之道 奏议 苏轼
-
描述:馆议之。公议上,上悟曰:‘吾固疑此,得苏轼议,意释然矣。’”宋人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即承袭此说。《东坡奏议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