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牡丹亭》旦角妆面的视觉符号意义及美学特征
-
作者:汤晓颖 谢瑆 来源:包装世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旦角 妆面 程式 视觉符号 美学特征
-
描述: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中国最古老,也是艺术上最成熟、影响最深远的剧种之一。昆曲中的人物的造型程式以其独特的装饰美在中国艺术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本文以《牡丹亭》为例
-
弘扬传统文化的桥梁: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启示与意义
-
作者:杜昕瑛 徐卿卿 来源:文化月刊(下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青年“小兰花”演员担纲主演。
-
苏州昆剧院昆曲《牡丹亭》获『文华优秀剧目奖』
-
作者:暂无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苏州昆剧院昆曲《牡丹亭》获『文华优秀剧目奖』
-
论古代爱情戏中丫环的作用:以《西厢记》《牡丹亭》为例
-
作者:邓雯超 来源:时代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戏 丫环 古装戏
-
描述:中国古代爱情戏中,丫环虽然是配角,但是一个个淳朴自然、率性天真,在她们身上寄托了文人的道德理想,同时也表达了对 自然人性的向往之情;就谋篇布局来说,丫环的所作所为对作品结构的发展以及大团圆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
《红楼梦》:女性意识觉醒之丰碑:兼与《西厢记》、《牡丹亭》
-
作者:文迪义 来源:山花(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意识觉醒 《红楼梦》 《西厢记》 《牡丹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继承与超越 “三从四德” 封建社会
-
描述:唤和讴歌女性意识的觉醒。《红楼梦》继承了《西厢记》、《牡丹亭》中讴歌女性、讴歌爱情的主旨,但大大超越了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女性意识的最高峰。笔者拟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来谈谈《红楼梦
-
试论大众文化消费下的昆曲:以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
作者:周卓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 大众消费 文化现代性
-
描述:本文从一个文化消费研究的角度,以白先勇先生指导改编创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蓝本,在回顾昆曲六百年的兴衰和传播规律中,试图解析以昆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在今天如何重新焕发生命力,又是如何从小众
-
情·欲·爱:论《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爱情观的演变
-
作者:章芳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情 欲 爱
-
描述:从《西厢记》到《牡丹亭》再到《红楼梦》,中国古代爱情取向与婚恋观念发生了由情到欲再到爱的演变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舍弃了两貌相取的失之肤浅和两性相悦的流于庸俗,而最终肯定了两心相知的臻于完美
-
用当今视角重新审视《牡丹亭》中的陈最良
-
作者:杨昌盛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陈最良 《闺塾》 封建礼教 封建教育 汤显祖 戏曲家 杜丽娘
-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杰作,第七出戏名为《闺塾》,又叫《春香闹学》。这出戏描写了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初次在闺塾听塾师陈最良授课的情景。围绕着教与学的矛盾展开剧情,表现了封建礼教与年轻人天性
-
临川 因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令其地名绽放异彩
-
作者:海士丹 来源:中国地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 地名 汤 十五
-
描述:《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固,即链魂谤,也称链魂梦》或《牡丹亭梦》,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
跨文化视角下汤显祖《牡丹亭》的英译情况初探
-
作者:方雪梅 李芳媛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赣剧 《牡丹亭》 英译 跨文化
-
描述:各种外文译本相继问世,研究这部名著的外国学者也日益增多.截至目前,《牡丹亭》有三个完整的英译本,分别是白之、张光前和汪榕培的英译本.本文旨在对这三个译本进行介绍及对比,试谈《牡丹亭》的英译在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