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褒禅山记》的重要思想与陈国宇
作者:桑文彬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记》  重要思想  老师  陈国  《现代语文》  中学语文教师  成功因素  王安石 
描述:个中学语文教师,我多次教此文,
因事见理 叙议结合:《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之比较
作者:蔡生兰  来源:青海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叙议结合  比较阅读  游记  王安石  文章  记叙 
描述:王安石的《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两篇游记作品和我们常见的一般游记的写法不同,它们名为游记,实际上并不是记,而是通过记叙来阐发作者的见解。将两篇文章作比较阅读,既有利于把握两篇文章
金石书风 一脉相承——李瑞清、胡小石、寿师承现象中的书
作者:傅爱国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金石书派  李瑞清  胡小石  寿 
描述:在本世纪被尝试、被实施、被维护的历程 ,其教学性质和内容标志着我国书法教育从写字的实用立场向书法艺术性的转换 ;其承传单访单授的课余性 ,一定程度上保留着传统私学的形式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所做的努力和贡献的文化价值。
忘形而得神 神明而章成——王安石《褒禅山记》构思艺术探讨
作者:孙辉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记  构思艺术 
描述:王安石的《褒禅山记》一反游记常规,忘形而得神,千古传诵。其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篇游记具有很高的构思艺术。主要表现在以“求思”为中心展开内容、以“求思”为文眼安排结构和以“求思”为归宿
有志·足力·火把:王安石《褒禅山记》赏读
作者:胡珂瑄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中国历史  政治家  列宁  作文  变法  舒州  思辩  蚂蚁 
描述:,王安石33岁,任舒州通判辞职回乡探亲,归途游览褒禅山,写成《褒禅山记》一文。此文着重记叙他
新君旧主与遗臣:读木陈道态《北集》
作者:谢正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崇祯  曹化淳  顺治  木陈道态  《北集》 
描述:对崇祯之遭际深表同情,至引以为异代知己。曹化淳一生之行事,似非“卖主求荣”一语足以概之。重构《北集》中明清之际若干人物之关系,尤可见曹化淳处新君旧主间所发挥之历史作用。
让文言文教学变得简单、实用、流畅:《褒禅山记》教学简案及
作者:朱诵玉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引导学生  飞来峰  文言文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对策  文章  教学目标  作准备 
描述:,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飞来峰上
深难奇广,余旨不绝:王安石《褒禅山记》的特色
作者:周海平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记》    致难  力奇  旨广 
描述:王安石散文素以"瘦硬通神"而著称,《褒禅山记》颇能代表这种风格。此文以求深、致难、力奇、旨广为显著特点,由一个极为普通的景点发掘出极为异众的旨趣,写出了在立意与结体等方面甚为奇异的游记,不同于
深思慎取才能把事情办好:读《褒禅山记》有感
作者:李芬  来源:学语文(中学高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记》  乐趣  王安石  才能  发现  朋友  华山  后悔  离职 
描述:大文学家王安石离职舒州通判后,探亲途中与朋友四人拥米把华山后洞。入之愈深,其景愈奇。但后因一朋友提出了“再不回头出洞火把会熄灭”的问题,于是他们都出了山洞,但发现这时火把还能烧好一会儿。王安石这才
金石书风 一脉相承--李瑞清、胡小石、脉相承书法教育面面观
作者:傅爱国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金石书派  李瑞清  胡小石  寿 
描述:尝试、被实施、被维护的历程,其教学性质和内容标志若我国书法教育从写字的实用立场向书法艺术性的转换;其承传单访单授的课余性,一定程度上保留着传统私学的形式,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所做的努力和贡献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