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03)
期刊文章(1590)
学位论文(48)
会议论文(42)
图书(2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709)
地方文献 (69)
非遗保护 (59)
地方风物 (24)
才乡教育 (16)
红色文化 (15)
宗教集要 (13)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07(136)
2006(115)
2005(71)
2004(65)
1995(31)
1984(23)
1983(18)
1934(14)
1933(7)
1932(15)
按来源分组
司法行政公报(13)
文史知识(7)
中学语文(5)
福建乡土(4)
福建史志(2)
钟山(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1)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
中国新时代(1)
读“(huā)”,还是读“huá”?
作者:丁勤中 佟海梅  来源: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读音  中学  语文 
描述:读“(huā)”,还是读“huá”?
市财政局组织干部赴市监狱实地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 ■
作者:暂无 来源:辽源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5月12门,市财政局领导班子和全体机关干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100余人,赴辽源市监狱实地开展了一次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参观案例图片展、听取东丰县原土地环保局副局长冯悦清现身说法
传阿扁狱中3度欲自杀台北监狱称并无此事应是过度渲染
作者:暂无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传阿扁狱中3度欲自杀台北监狱称并无此事应是过度渲染
结缘昆曲莫相负牡丹亭三生路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报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是《牡丹亭》中杜丽娘缱绻春光无限发出的感慨。“不进剧场,怎知幽兰之美?”这是观众在看过“青春版”《牡丹亭》后惊睹其玲珑典雅而发出的赞叹。有“百戏之祖”、“幽兰之美”、“江南兰花”等美誉的昆曲虽然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优孟衣冠后人:谈戏曲艺术的人物美
作者:凌宁  来源: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  异彩纷呈  牡丹亭  衣冠  舞台  艺术反映  杜丽娘  艺术方式 
描述:有道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后人"。梨园这两句警语说明:舞台上异彩纷呈的戏曲艺术,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生活的艺术方式,是凭借优孟衣冠塑造林林总总
「胡吴会」两岸执政党接触 (图)
作者:暂无 来源:文汇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胡吴会」两岸执政党接触 (图)
突破传统先河:论“临川四梦”的人物塑造
作者:黄文锡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人物性格  二重组合 
描述:美恶并举”,认为它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实际上率先对传统格局发起冲击并开其先河的,正是“临川四梦”。
诗人的剧,剧作家的诗:郭宏剧作印象
作者:周传家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选材  司马迁  剧作家  王安石  唯物史观  脊梁  英雄史观  民间艺术家  中国历史  报任安书 
描述: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郭宏的剧作体现出了这种唯物史观,他笔下的“脊梁”不仅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政治家王安石,还有名不见经传的民间艺术家成兆才
文人精神与人文精神:论郭宏的新编历史剧
作者:郭晨子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人精神  人文精神  司马相如  王安石  卓文君  新编历史剧  李白  女性形象  司马迁  戏剧情节 
描述:则选择了极负盛名的历史人物为创作对象,形成了独特的创作系列。 一 不妨罗列郭宏的主要作品:《司马迁》 (京剧)、《王安石》(京剧)、《卓文君别传》 (京剧)、《南唐遗事》(昆曲、李煜为主角
论郭宏史剧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
作者:林婷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司马迁  形象塑造  王安石  历史命运  三部剧  文化性格  李白  卓文君  李煜 
描述:论郭宏史剧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